随着朱浩的问题抛出,百姓议论声更大了。</p>
事情根本经不起推敲。</p>
“满嘴荒唐言的小子……弟妹,这就是你身为节妇教导出的儿子?”</p>
朱万简朝朱娘发难。</p>
朱娘上前,俯身从背后抱住朱浩,满脸坚毅之色:“我儿没说错,妾身从不做违法事,街坊邻里可作证。”</p>
“对,朱娘是好人!”</p>
“去年南阳闹干旱,朱娘还在城外开设粥棚赈济灾民呢!”</p>
“……”</p>
议论声越来越大,朱万简眼看事情兜不住,怒不可遏:“铺子卖的盐出问题,吃坏了人,封店有什么问题吗?带你们去衙门主要是问那盐怎么来的……难道继续让毒盐祸害街坊邻里不成?”</p>
这话一出,人群力挺的声音顿时消弭。</p>
朱娘用哀怜眸光望向朱万简:“二伯,亡夫跟您是亲兄弟,骨肉至亲,这铺子和后边的宅院乃是朝廷抚恤我们孤儿寡母赐下的,平时铺子收入,九成送至府上,为何现在一条活路都不留给我们?”</p>
人们听到这话,一阵怜悯。</p>
“听说朱家三爷为国尽忠,死了才两年,朱家就向孤儿寡母伸手了……”</p>
“说什么盐有问题,肯定是朱家的阴谋诡计,不然何至于今日连个告状的都没来……”</p>
“是啊,人家辛辛苦苦经营铺子,收入大部分给了夫家,现在还要拿走人家赖以生存的铺子,有没有王法?”</p>
围观民众情绪再一次被调动,看向一众衙差和朱万简的目中满是不善。</p>
相比朱家家大业大以及官府背景,百姓更愿意站在孤儿寡母一边。</p>
眼见舆情凶猛,衙差领班顶不住压力:“朱二老爷,您看?”</p>
朱万简心中暗骂全是墙头草,当即怒视朱娘:“谁说要断你们活路?回朱家还能饿死你们不成……家里那么多田产、屋舍,缺你们这点?”</p>
“带官差来查封米铺,是不想败坏朱氏门风,你们几个妇孺是可以不管不顾,但铺子出了事,挨骂的却是家族!我这么做,全是为朱家名声着想。”</p>
朱娘急道:“可铺子里的盐,乃是将田宅抵押,在外借贷一百多两银子买回来的,查封后……如何归还法?”</p>
朱万简冷笑不已:“谁让你一次进那么多盐?出了事,难道让官府枉法?正好把田宅交还家里,家里自会替你们还债……”</p>
图穷匕见!</p>
但对于围观群众来说,人家口口声声说是为家族名声着想,就算有所怀疑,也只能再一次哑火。</p>
现场一片死寂!</p>
眼见事态无法挽回,朱浩突然指向一旁的帐房:“官爷,前几天我分明看到,他在我们卖的盐里撒入一种白色粉末,也不知是什么……是不是他下的毒?”</p>
帐房姓孙,一听大惊失色:“小少爷,你可别瞎说,哪……哪有的事?”</p>
“还不承认?你当时嘱咐,让我不要告诉娘,还给了我几文钱买高粱饴……”</p>
朱浩说得活灵活现,之前朱娘曾申明,铺子卖盐不是一天两天,赶巧就这几日出事,必然有人搞鬼。</p>
是不是朱家在背后谋划不重要,大家伙儿心里都清楚孤儿寡母慈悲心肠,加上朱浩一个七岁孩子说出如此多带细节的话,容不得人不偏听偏信。</p>
“肯定是他!”</p>
“这家伙鬼头鬼脑,一看就不是正经人,哪有一个大男人跑到寡妇店里当帐房的?”</p>
“对对对,这人准没安好心!”</p>
围观群众重新找到声讨的对象。</p>
孙帐房百口莫辩,赶紧向朱万简求助:“二老爷,您可要为小的做主,小的没这么做。”</p>
朱浩心中暗叹。</p>
这货没看清局势。</p>
朱万简急于要将铺子下毒之事定性,孙帐房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大事面前不牺牲你牺牲谁?</p>
“几位差爷都听到了,我这侄子亲口承认,乃是他铺子账房在盐里下毒,这下封铺子和扣盐都没有问题了吧?”</p>
朱万简未辜负朱浩期望,立即打蛇随棍上,一口咬定孙账房下毒。</p>
朱浩看了眼大惊失色的孙账房,这货还没理解自己是如何成为弃子的。</p>
衙差领班松了口气:“既如此,那就查封吧。”</p>
朱娘苦着脸:“官爷,既是在卖的盐被孙账房下毒,那库房里的存盐总该没问题吧……”</p>
朱万简冷笑:“那可说不准,库房里的盐是否有毒,得把人拉回衙门详细审问过后才能定夺……盐你们甭想保住。”</p>
朱浩皱眉:“既然说盐有问题,那就扣盐呗,但凭什么封铺子?我们都是良民,既然盐有问题,我们愿意把所有盐销毁掉,以证清白!”</p>
“好!”</p>
人群起哄鼓掌。</p>
朱娘惊讶不已:“小浩,你在说什么?”</p>
朱万简一脸得意笑容:“大侄子,你莫不是疯了?盐被官府查扣,尚有机会拿回,你非要销毁,莫非是……想毁灭罪证?”</p>
朱浩扁扁嘴。</p>
你这家伙跟知县沆瀣一气,盐进了衙门仓房最后肯定被你提走,我为什么明知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还要扔出去?</p>
朱浩道:“我们只是为了保住生意……诸位差爷,还有二伯,我家后院有个大池子,如果你们同意,我们把库房里所有盐都倒进去,再赔偿那些吃盐得病之人的汤药费,不知这样是不是就可以结案了?”</p>
“这个……”</p>
衙差领班一脸为难,“要请示知县老爷才可。”</p>
朱万简笑道:“如果你真这么做,我会跟申知县说,让他撤案。”</p>
并非朱万简宽宏仁慈,对他而言,想要的就是死去三弟的田产屋舍,所做一切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p>
抢孤儿寡母的产业本就容易落骂名,围观群众的反应也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朱浩说要把那些盐倒进池子,回头如何归还进货赊欠的上百两银子?</p>
若还不上,最后产业便落到朱家手里,谁让进货、赊账等一系列手续,都是他朱万简在背后操持?</p>
我们只是把你们逼到井边上,是你们自己非要往井里跳,怪不得别人落井下石。</p>
衙差领班道:“朱二老爷都这么说了,那就按浩哥儿说的办吧……所有存盐一粒不留。”</p>
朱万简突然意识到什么,“倒进你们自家池子,怕是有问题,应该倒进河里……”</p>
朱浩道:“二伯,你说跟案子没关系,现在为何又说能左右知县老爷的决定?盐倒进河里,若盐真有毒的话,街坊邻居以后怎么打水洗衣生炊?鱼虾不都死绝了?我们倒进自家池子,就是不想影响太大。莫不是你觉得,我们能把融化的盐捞出来卖不成?”</p>
朱万简暗恨自己出言草率,他说可以让知县撤案,明显跟最初描述的情形不符。</p>
果然围观群众又在窃窃私语。</p>
再一想。</p>
如朱浩所言。</p>
这年头要把溶解于池水的盐变成可以吃的食盐,只能由灶户煎盐,所耗费柴薪、铁锅等煎盐工具费用,绝不是几个孤儿寡母承担得起的。</p>
而且盐倒进池子,就算煎出来,杂质必然多,太平年景没人会蠢到吃这种盐。</p>
“好!”</p>
朱万简同意了此方案。</p>
朱娘哀求:“诸位官爷,请手下留情,这是我们孤儿寡母最后的活路……”</p>
衙差领班道:“朱三夫人,此乃令郎提议,您要是不同意将盐销毁,我们只能扣盐封铺子……您乃朝廷钦赐节妇,不做生意也饿不死,还为朱家诞下子嗣,朱家乃锦衣卫世家,怎会放任你们孤儿寡母流落街头?”</p>
此话言之有理。</p>
围观群众纷纷点头表示赞同。</p>
朱娘还想说什么,朱浩过去拉了母亲衣袖一把。</p>
“娘,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住铺子最为着紧,如果铺子被封,那就什么都没了。铺子在手,一切还能从长计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