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子一阵语塞。他对内情虽知之不甚详细,可也清楚做李辅国的文章都得着落在马元的身上,可天子凭什么就如此信任李辅国呢?
其实,郭子仪有一些话是不便当众明说的,李辅国对天子而言,除了是共患难的主仆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作为其权力的延伸,以一种颇为超然的地位,既制约以房琯、崔涣为首的政事堂,又制约着有定鼎之功的神武军一系官吏。
如果秦晋贸然打破这种互为制约的平衡,也必然会让天子产生浓浓的危机感,试想一下,天子又怎么可能对秦晋如以往那般的信重了呢?
究其竟,郭子仪的看法与李萼大致相当,那就是一动不如一静,现在微妙的平衡即将被打破,对长安而言既是面临这一场暴风骤雨。
“大夫此时应尽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即便已经得罪了李辅国,也只会使天子更加看重。”
清虚子不屑的啧啧连声,质问道:
“这话贫道就不甚明白了,凭甚得罪李辅国只会使天子更加看重?当真好没逻辑!”
李萼突然搭话:
“在天子看来,秦大夫以大局为重,不以个人利害为先,孰高孰下自然立见分晓。”
秦晋居然就心动了,他此前的确坚决的打算干掉李辅国,这其中绝大部分的原因来自于前一世的记忆,生怕此人做大以后再也难以制约,现在听了郭子仪的劝说,也觉得自己刚刚的决定有些草率。
于是,他便开口向郭子仪征询具体意见。
“敢问当如何处置才更加合适?”
郭子仪沉思了一阵,道:
“大夫既有此问,想必已经有了决断,郭某就不加以置喙了!”
秦晋也不禁暗赞,这个郭子仪果然最擅长的是洞悉人心,居然把自己的想法看了个透彻。相比之下,其他人则只从利害出发,竟忘了眼下最关键的乃是天子,一旦获天子猜忌,就算神武军的功勋再卓著,实力再强大,都只会成为致祸之源!
“好,秦某现在就进宫面圣,所有人不要轻举妄动,等待进一步的消息吧!”
在座的人,最失望的恐怕非杨行本莫属了,他针对李辅国或多或少夹杂了一些私人因素,因为杨氏一幕惨遭屠戮,李辅国从中起了极坏的作用。他又毕竟是杨氏子弟,虽然独善其身还成了定鼎功臣,但又怎么可能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
虽然神武军在杨氏一门覆灭中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那都是情势所逼,而煽风点火又授意杀人的,则与李辅国那阉人完全脱不开干系。
秦晋看了杨行本一眼,神色间颇有些复杂,他完全理解杨行本内心中的苦涩,不过却爱莫能助,能否走出阴霾只能靠他自己了!
恰在此时,忽有军吏匆匆进来,在秦晋身侧附耳禀报:
“寿安长公主大张旗鼓的进入兴庆宫探望太上皇……”
秦晋眉头微皱,心道当真是乱上加乱,寿安长公主难道不知其中的水有多深,多浑吗?为什么还要一脚踩进来呢?
现在,朝野上下都已经把秦晋和寿安长公主视作一体,也就等于寿安长公主的任何言行都会被人强行与秦晋联系到一起。
秦晋真心觉得自己现在是一个头两个大。然则,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公主的事,他还没法去强行干涉,毕竟两者身份还是君臣关系,熟悉程度也仅限于区区几面,无论从哪一方面,现在都很难说得上话。
寿安长公主的行为很容易会被解读为秦晋的立场是支持太上皇李隆基的,而秦晋本心而言,是根本不希望李隆基再参与到朝政中来,最好只做个安心养老的太上皇。
李隆基若想夺权,只会做一个搅乱朝局的搅屎棍,只有如此才能从各方的争斗中坐收渔人之利。
“管不了那许多,先进宫再说!”
秦晋不禁叹了一句。
众人愕然,显然也都看出秦晋得了军吏耳语之后,面色愈发复杂。
秦晋出了神武军帅堂,直往太极宫而去,到乐宫门外却意外得知天子并不在宫内,而是往城北检视大明宫的修缮进度。
太极宫地势低洼,到了夏天就湿热难当,李亨打算重新修缮大明宫也可以理解。
于是,秦晋又转向赶往大明宫,这事再也不能耽搁,夜长梦多之下,多耽搁一刻,就不知会惹出多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