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节 集中权力(2 / 2)

大国崛起1900 狂人阿Q 3393 字 1个月前

有整有零。

这些学校有大有小,大的比如四方机车的技校,常年有上千人在里面学习,小的也至少得有50人,这是协议规定的最低要求。

“今年毕业的应该有五千人吧?”

潘逊点点头。

“你配合一下李思第,将今年毕业的学生尽量给新建的工厂,德国技术人员是指望不上了,战争一打响没准原本那些工厂打算招募的技工都得上战场。而且交通断绝,他们也招不来了。”

“还有,让所有的技校都办夜校,给老师们发工资,同时向工厂里的华洋技术工人发奖金,鼓励他们下班的时候到夜校里教学。我们不需要技术多高的学生,能学会简单的机床操作就行,我们需要数量,两年内我们要培养10万名技术工人。”

很多家工厂其实在德国并不是什么大工厂,相当多一部分是小的家族企业,是那种作坊形式传承下来,工业革命中慢慢采用机器生产,一般只有几十个上百人的小家族企业,这些人看到中国投资的热潮,脑子一热就来了。

好的是这些工厂的负责人一般也都是技术出身,一辈一辈技艺传承,技术都没有问题,只是脑子不太灵活,所以才更容易被忽悠。

负责人带头,加上一大批夜校简单培养出来的工人,开动机床生产武器零件还是没问题的,等这些人度过战争之后,也就都熟练了,至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不用担心,第一有德国工厂主负责把关,第二战争期间谁还在乎质量,连枪都没有的俄军只要能打响,肯定愿意买。

“李富安。你准备一下,从现在开始,一年内接管山东、东北所有衙门。至少到县城,都必须换成我们的人。到明年年底,你必须完成山东境内政府的现代化组织。”

李富安眼睛一亮,他手里一直只有一个工业局,虽然权力很大,负责全省的工业项目,从发放许可到审计收税,都是这个工业局在管,其他政府官员只不过是收点粮税,还是老一套班子。

“那袁大总统那边怎么说?”

李富安有些紧张的问道。

为了不刺激袁世凯,或者说给袁世凯留下一个自己很听话的印象,杨潮始终不抓权,只把工业权力抓在手里,山东境内的大小官员不是清朝时候留任的,就是袁世凯派来的。

当然在杨潮看来,山东的产业主题工业,才是最重要的,他是只抓主要问题,在一切可以放手的地方,都不会跟人起冲突。

“我手里有两百万大军了,袁大总统让他一边呆着去!”

杨潮冷哼道。

一个月时间,在山东和东北招募了一百万人,其中以矿山的矿工为主,而且矿工几乎是强行征召的,两百万矿工中的一半人都给送入了军队,不这样做实在是招不到人,因为山东和东北本地的百姓这几年生活好了,愿意当兵的人极少,不过倒是有上万的中学生参军了,这些年轻人的热情还是值得鼓励的。

至于那些矿工,大多数都是从河南一带招募来的贫苦农民,家里没有土地,来山东赚钱养家的,虽说是没有受过教育的贫农,但都是年富力强的壮劳力,否则矿山也不可能要。

这些士兵经过简单的训练,学会队列行走,开枪射击后,两个月内就会送去前线,剩下的就让他们在战争中学习吧,躲在战壕中打打枪什么的,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伤亡,一场战争之后,他们也就成熟了。

有这新编的一百万大军,杨潮相信袁世凯不会在县级官吏的任命上跟自己为难,顶多不高兴罢了,因为这意味着杨潮彻底控制了这些地盘,比他手下任命的那些北洋都督,权力更大更集中。

如果不是战争,如果不是袁世凯不支持自己在外地招人,杨潮也不至于彻底得罪他,但是现在战争爆发了,杨潮要的是人力的集中,要的是资源的集中,这就必须要从上到下,将所有的权力抓在手里。

这无可厚非,哪怕是代议制政权,战争时期总统或者总理也会被国会授权接管所有权力的。

“你只管说有什么问题?”

其他问题杨潮不让李富安操心。

李富安道:“没有什么问题,手下手里掌握的资源,足够掌控东北和山东了。”

杨潮道:“那就好,必须要快。”

相信很快李富安的工业局中就将分出财务局、教育局、电报局,甚至警察局了。

因为他这些年一直在做这种准备,工业局中有自己的审计团队负责收税、财政拨款,教育局的找潘逊要人,电报局则从铁路公司抓过来,警察局更好办,一帮老兵就解决问题了。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张念走了进来,一脸严肃。

“理事长,英国人参战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