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不住相布施(1 / 2)

东北出马笔记 吴半仙 1393 字 2个月前

星云大师也曾说过:忍耐,是一种阴德。

当然了,此处说的“忍”,并不是教你混淆世间的是非之别、真伪之别、善恶之别,遇到小人诽谤一味地自省和忍让,甚至一言不发默默忍受,这样就是错误的了。

忍耐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反思反省,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设身处地的去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在《你不可不知的人性》一书中讲到:“能够用同样的心,想想别人的处境,忍耐自己的不便与不悦,非但不苛责,还主动减轻对方心情的负担,就是积阴德。”

所以说,这里的忍耐是宽宏大量,是换位思考,是理解和宽容。

但我们在面对自己及他人受到恶意诬蔑,那就不必替他思考,也不必理解他了,应该直言揭穿,维护社会信誉和公理道义,包括帮助修护他人尊严,而不是做键盘侠随声附和,助长邪风,所以这也是一种行善,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积阴德。

关于这一点,和前面我讲过的梁道长的思路,倒是挺一致的。

我再举一个关于阴德的例子,当年达摩祖师一苇渡江而来,眼见汉地“一派大乘景象”,随即开启了东土禅宗一脉的门庭。

当时,佛教最大的护法者,也是达摩祖师最大的供养者,就是梁武帝。

这个故事,就是关于梁武帝和达摩祖师的。

话说有一天,梁武帝召见达摩祖师,对他讲:“我登基以来,印经造庙,斋僧供佛,做了如此之多的善事,我的功德有多大?”

达摩祖师坦然回答:“没有任何功德,你只是做了一些善事。”

梁武帝不解,于是达摩祖师对他说:“你口中的这些,不离世俗,如同人的影子,虽然看似真实,实际是虚无的。真正的功德发端于般若智慧,它是圆融的,本性空寂,不能用世俗的方法获得。”

达摩祖师的话,说的就是梁武帝虽然做了许多善事,但都离不开一个功德相,目的在于获得名声,这是阳德,来源于著相布施。

梁武帝对于佛门的僧众格外恩惠,施舍大量财物,但对于世间的穷苦百姓,却不闻不问。

所以,这种著相的心态布施,所得无非一些有漏福报。

“阴德”则全然不同,它来源于无相布施,即《金刚经》所谓:“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阴德本性空寂,能用般若空性的智慧行善,善事做过之后,不留于口,不住于心,才是行善积德的最高境界。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大家看到了吧?不住相布施,这话是佛说的,谁要是再抬杠,就去找佛祖抬吧,我不跟你抬。

不住相布施的含义,就是不把自己的布施当回事,也不计较回报,不求任何利益,一切都顺其自然,顺从自己的本心,这样你的福德才会不可思量。

那么住相布施与不住相布施在形式上没有差别,只是“心态”不同。一个是人间的善举,一个是般若智慧的随顺慈悲。一个是迷中行,一个是悟中行。

这两者,我都是提倡的,因为我们都是凡夫俗子,都有七情六欲,我没有让大家都不求回报的做善事,不管住相还是不住相,只要你做了,都是向善迈了一步,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