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虎也知道不能直接撤退,那样在清军骑兵的追击下,最终只会变成溃逃,下场只会是全军覆没。
因此,刘继虎亲自率领亲兵断后。
然后让战车远离红衣大炮的射程,结成车阵,所有军士都防御在内,等待后方救援。
清军骑兵从四面八方发起猛烈攻击,形势岌岌可危。
好在,就在这关键时刻,祖大寿率军赶到。
祖大寿指挥骑兵组成坚不可摧的阵型,同时命令后续赶到的步兵,在刘继虎的车营周边构筑新的防御阵地。
两军相互支援,共同抵御清军的进攻。
祖大寿携带的战车装备有尖锐的长矛,排列起来犹如一片密集的刺丛,令建虏的战马因恐惧而止步不前。
随即,祖大寿的新军进行了几轮精确射击。
与此同时,刘继虎也发射铳炮进行侧翼打击。
而进攻的清军遭受了一定的损失后迅速撤退,放弃了继续攻击的企图。
又得知明朝的主力已经接近战场。
双方进入了一段时间的对峙状态后。
清军发现明军的部署严密有序,难以找到可乘之机,因此不敢久留。
因此,大批清军开始用牛马牵引着火炮,缓慢地向松山方向撤退。
这场伏击战最终落下帷幕。
战后,当安全下来后。
刘继虎清点了己方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感到十分沮丧。
在这场短暂的战斗中,他的部队伤亡人数超过了一千。
加上之前的战斗,总伤亡人数接近两千,其中战死者将近一千,还有许多战车被摧毁。
刘继虎反思道,后来的伤亡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他自责地说:“穷寇勿追,怎么我这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怎么连这么基本的道理都忘记了?”
好在,斩获了四百余颗建虏的首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损失。
相较于以往明朝军队对抗清朝的战绩,这数百首级无疑是一次耀眼战果。
尽管不能与那每次出战,能够斩首数千的青牙军相提并论。
但也非常不错了。
刘继虎还请求祖大寿帮助掩盖真相,声称战斗中的伤亡,是由于建虏大规模的猛烈攻击所致。
而非是他中了埋伏。
这次战斗的激烈程度,可以光从斩获的首级数量中得到证明。
并且提出,愿意将一部分首级赠予祖大寿作为掩护的酬劳。
面对刘继虎恳切的目光。
祖大寿只能发出一声长叹,同意为其掩盖事实,但婉拒了首级的赠送。
当天,刘继虎迅速上报了大捷的消息。
而祖大寿也表了附意。
此时,中军主力已经越过连山,接近塔山地区。
得知杏山的包围已被解除,且前锋部队刘继虎部斩获了四百余颗敌军首级,全军士气大振。
对初战告捷的消息。
温越还好。
但监军张霖若、监军王恩宠等人闻讯后欣喜若狂。
随行的各总兵和将领们也同样欢欣鼓舞,认为初战告捷是一个极好的开端。
而且,斩首四百多级的战果算是非常不错了。
出于迫切的心情,再加上杏山已在明军控制之下,道路安全无虞。
第二天,张霖若、王恩宠以及众多兵备官员和一众总兵,率领各自的护卫营和骑兵队伍,急忙赶往杏山堡。
在那里,他们亲眼看到了刘继虎所斩杀的敌军首级。
无不为之振奋。
在监军王恩宠仔细核验了战果之后,他立刻为刘继虎记下了重大功劳,并与兵部侍郎张霖若一同迅速向京城传递捷报。
当这份捷报传至京城时,整个京师为之震动。
崇祯皇帝对此感到极大的喜悦。
随即,他提升刘继虎为署都督佥事,并在战后,兵部商讨后,给予更多的奖赏。
祖大寿因在战斗中有所策应,也得到了皇帝的特别嘉奖。
然而,对于这场战斗的真实情况,人们心中仍存有疑问。
刘继虎最初报告称,在杏山遭遇的敌军仅为镶红旗和镶白旗。
总数不超过万人,其中精锐的披甲士兵约有数千人。
那么,为何后来会突然面临三万敌军的围攻呢?
这是否表明刘继虎存在轻敌冒进的行为?
但所有人都认为,初战的胜利对于提振军队士气至关重要。
其他的问题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捷报的传播让皇帝龙颜大悦,发下奖赏,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重要的。
在这种共识之下,尽管刘继虎可能犯了一些小错误,但大家都选择忽略不计。
张霖若更是温和地表扬了刘继虎及其有功的将士,承诺将他们的功绩详细记录下来,并对牺牲和受伤的士卒给予优厚的抚恤。
此刻,明朝的骑兵部队已全部集结在杏山。
步兵和辎重也在快速赶来。
而情报传来,清朝军队仍在猛烈攻击松山,局势十分危急。
在杏山与松山之间仅隔二十里的距离.
刘继虎主动请缨,希望能够再次率领大军前往松山进行救援。
然而,由于他在之前的战斗中斩获了四百余颗清军首级。
这一辉煌战绩让其他将领羡慕不已,纷纷争相要求担任前锋,导致刘继虎失去了再次领军的机会。
经过讨论,决定派遣满桂和曹变蛟各自率领其麾下的精锐骑兵前往松山救援。
温越特别叮嘱两人,务必谨慎行事,避免轻敌冒进。
满桂和曹变蛟接到命令后,当天便赶到了松山,与围城的清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战斗中,他们成功斩杀了数十名建虏,解除了松山的包围。
并迅速向后方传递了大捷的消息。
根据两人的战报描述,清军十分狡猾。
他们在锦州南山东设置了伏兵,同时在松山北岭也埋伏了精锐骑兵,试图引诱明军出战。
但是,明军并未上当,清军的计谋未能得逞,最终被迫撤退至峰路山。
战报还提到。
清军在松山东北的黄土岭地区秘密建立了营地,挖掘了深深的壕沟。
意图切断明军通往小凌河的战略要地。
此外,在杏山西北靠近女儿河的毛家沟山岭,也有大量的清军驻扎。
峰路山上更是营帐连绵。
清军在松山通往锦州的必经之路上布置了大量骑兵,形势异常严峻。
dengbi.netdmxsyifan.net</p>
shuyue.netepzxsguan.com</p>
xs007.comzhuike.netrea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