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南下(1 / 2)

独断江山 沉檀凝香 5657 字 11天前

然而该怎么拒绝,又实在是一件伤脑筋的事。岐王这里倒还好,这件事他不是正主儿,性子也是好说话的那种,自己又曾替他立过大功,即便有一时的不快,总是可以哄得回来的。这岐王妃却是正主儿,又是西太后的胞妹,如果自己拒绝了这门亲事,等于是极大地削落了她的面子,会埋下很深的芥蒂。

“怎么啦?”岐王见秦禝呆呆地不作声,心说难道是高兴糊涂了?但看他脸色,却又没有一丝欢喜的神色,于是只好再多说两句,“是那可是位侯爷的孙女,十六岁,人品相貌都好!家世不错,有名的财神爷。你现在不是还住在嫂子家里么?你岳家说了,随你挑地方,另购新宅,一切使费全包在岳家身上。”

唔,十六岁的小萝莉,外加一个大宅?多半还会奉送一群妙龄婢女,而这一切,完全免费?秦禝咂了咂嘴,随即便醒悟过来,暗骂自己,意志何以如此不坚定?

岐王的话,是自以为板上钉钉的口气,连“岳家”都说出来了——明明岐王妃根本还没开口嘛……

对了,关键就在于“岐王妃还没开口”!

秦禝想明白了,既然岐王妃还没开口,那岐王说的这些,一概都是“透风”,是做不得数的。现在是个极好的机会,只要自己把话说在前面,让岐王妃根本开不了这个口,那就算不上是“拒绝”,也就谈不上会扫她的面子了。

可这句话,该怎么说呢?没有退路之下,居然给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说法。

“回王爷,标下不敢。”秦禝俯身请了个双安。

“怎么叫不敢?”见他忽然行这样的礼,岐王奇怪了,瞪大了眼睛。别的事可以说不敢,没听说过不敢娶媳妇的。

“蛮匪未灭,何以家为!”那边世界中,威震异族的霍去病的这句话,用在这里,真是再妥当不过了。

岐王一时哑然。

=========分割线========

岐王妃照例每月一次进宫探望姐姐——从前的淑贵妃,现在的西太后。到了内宫,给太后请过安,坐在下首的凳子上,把家里人的情况一个一个说过,又谈了些外头的情形,就把话题转到秦禝身上来。

“上回我不是提过,要给他说一门好亲事,算做对他的报答么?”岐王妃说道,“王侯爷的孙女还没出阁,我找人问了问,他们家倒是愿意。”

李念凝听了,看了妹妹一眼,半晌才面无表情地答了一个字:“嗯。”

“结果他倒不肯了,我们家王爷才露了个口风,就叫人家给堵回来了。”

“哦?”西太后的嘴角,微微一翘,显出极淡的一个笑意,“真有意思……他怎么说?”

“可又作怪,非说什么‘蛮匪未灭’,问他谁是蛮匪,他说是苏州的山匪。”岐王妃略带不满的说,“我们家王爷跟我说,这都把兴庆都打下来了,江南无忧,山匪的日子没多久了。就这,也值得他不娶媳妇么?”

这些山匪,是沿海诸州老难题了。前几年沿海饥荒,一伙乱民聚众成匪,本来朝廷不以为意,只是派遣地方卫军前去围剿,可没曾想连次围剿失败,这伙山匪借机势大,甚至一举攻克了金陵,贼首鸿田秀,甚至把金陵改名为天京,自号大隋国,这才在朝廷上引起轩然大波,谴派大将带军围剿这些山匪!

但是这剿匪已经有个几年了,知道前月才有些成效。

兴庆是在前月里破城的,攻破兴庆的,是曾继尧的三弟,被人唤作“曾老三”的曾继奎。

对大隋军而言,兴庆是翼卫天京的重镇,因此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双方围绕着兴庆的攻防,斗智斗勇,都打得艰苦卓绝。曾继奎带了一万多人,死围兴庆不退,而大隋军的“勇王”成和“武王”,为解兴庆之围,也是出尽了法宝。

为了逼迫曾继尧撤兴庆之围,大隋军曾两次北上,兵锋直指津门,然而都被化解掉了,无功而返。而曾继尧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弹压诸军,即使在自己最危急的时候,也不肯从自家三弟那里抽一兵一将回援,摆明是将胜负赌在了兴庆城上。等到局面稍有缓解,曾继尧便指挥一干大将,猛扑大隋军,先后击破大隋军,让曾继奎解除了后顾之忧,得以全力围攻兴庆。

兴庆城里的部队,抵抗得也很拼命,可惜围困久了,缺粮的弱点便暴露出来了。陆路全被卡死,只有指望水路的接济,然而自己的粮船,每次都为夏军的水师所劫夺,一艘也不能到岸。

这一下,釜底抽薪,兴庆便无论如何守不住了。到了前月底,三日强攻之下,蚁附而入,打了一年多的兴庆,终告攻克。

而兴庆一下,朝廷在军事上便占据了主动,不仅有了信心,而且有了把握,因此岐王妃才会觉得,秦禝说“蛮匪未灭”,有些小题大做了。

“依我看哪,他竟是没瞧上人家。我就不明白了,一个候爵家的小姐,怎么就配不上他了?”岐王妃絮叨着,忽然灵机一动,得了一个主意,“太后,要不然你来指婚好了,你的话,难道他还敢不听么?”

西太后没言声,眼光越过殿门,虚虚地望向远处,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才收回眼光,叹了一口气。

“他的眼界高,”太后轻声说道,“强求不来的。”

事实证明,岐王夫妇对局势的判断,还是失之草率了。就在岐王妃进宫看望姐姐后的第二天凌晨,两骑快马自城南的永定门驰入京城,在南大街上一路狂奔。

沿路被惊醒的人都知道,这又不知是哪个州的紧急军报到了——如果不是折差,则绝不敢在暗夜沉沉之中的京师里,这样不顾一切的纵马飞奔。而如果不是最紧急的“六百里加紧”,折差也不至于玩命到这样的地步。

两名折差在各州驻京的提塘官公所下了马,冲进公所内,叫了一声“老齐!”,将身上的折包往迎上来的杭州提塘官手中一递,便再也支撑不住,一屁股就地坐倒,大口喘着粗气。那位叫做老齐的提塘官顾不上照料他们,先把折包拆开来,看见里面的包封上,盖的是却不是杭州刺史的大印,而是南边建州刺史的印玺,顿时面色大变,倒抽了一口凉气:“坏了!”

天亮之后,一则噩耗便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里传播开来:杭州被山匪攻占了。

平大隋的军兴以来,至此已有几年了,夏军和山匪之间互有胜败,城池偶有易手,倒也常见,何以这则消息格外让人震惊?一来,兴庆才破不久,上下都以为局面已经好转,收功的日子就在眼前,忽然遭此当头一击,不免为之色沮;二来,杭州是乃是州城,城中官眷那可不少啊!

实际的情形,与京中所猜测的亦相去不远。

杭州之陷,与兴庆颇为相似,虽然主客易位,但都是败在粮食上面。所不同的是,兴庆被围了一年多,才告断粮,而杭州仅仅被围了一个多月,城中存粮便已告罄。

说是告罄,其实不如说是准备不足。杭州民间,从无存粮的习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米仓,城边几十里到处都是粮田,要存粮做什么呢?在官府来说,也是应对失据,仓促之间被“勇王”的大兵合围,毫无办法。刺史王昌,派了自己的至交加心腹,大名鼎鼎富商的胡浩洵到申城买粮,然后走水路,运到了杭州,结果粮船为大隋军所阻,粒米不能入城。

城中的粮食很快便吃光了,接着是吃枣栗、柿饼,然后开始吃糠麸、野菜、芭蕉叶,最后终于上演了吃人的悲剧,天堂变作了人间地狱。

这样的情形,当然守不住。杭州守将做了最后一搏,带兵出城,试图打开一个通往江边粮船的通道,结果力战不支,全军覆没。如此一来,大隋军攻城更急,终于是被破毁了城墙,一涌而入。刺史王昌以下,二十几名五以上官员,或上吊,或服毒,或是抹了脖子,以身殉职。

这一天,秦禝不当值,难得的睡了个痛快。起身之后,还没来得急用饭,便从禁军衙门派来的信差口中,听到了这个消息。

杭州一破,意味着沿海的战局再度糜烂。秦禝换上了公服,坐在书房里静静地思索了一会,提起笔来,给远在申城的利宾,细细地写了一封信。写完之后,展读两遍,密密封好,压在镇纸下面,这才站起身,大步走出来,喊了一声:“吴椋,备马!”,带着吴椋和两名亲兵,向城东的禁军衙门东城分署驰去。

=========分割线======

八月的时候,兴庆一破,颇有人以为沿海从此可定矣,朝廷也可以腾出手收拾北边的胡蛮,然而杭州陷落的消息一到京城,便震动了朝野。这些天来,两宫为了这件事,忧心如焚,已经跟中枢上商量了好几次,要拿出对策来。

对策分成两部分,一是要表彰殉节的“忠烈”,二是要设法挽回局面。

杭州刺史王昌,平日官声不佳,杭州籍的京官,对他多无好感,参他已不止一次,但这回见危授命,殉了节,立刻就不同了。杭州的京官,特别是刘秉言这些在政变中新立了功劳、握有实权的杭州人,格外帮他的忙,从中斡旋,恤典甚厚。

然而表彰容易,只要给钱给名分就好,想设法挽回局面,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毕竟杭州陷落,附近只剩下了湖州和衢州两地。这两地的境况也就危险了,只得一方面督促大军加紧从西往东打,一方面传令给身在洪州的肖棕樘,希望他的军队,能够往杭州方向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