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清河寻武松(1 / 2)

大宋军神 旺家家 1726 字 15天前

扈成问了张兰,张兰自然是同意,于是一起带着张兰跟着大队伍就返回郓城。

刚刚进入郓城县,晁盖就对吴用说:“我有急事要去趟清河县,你先带队把马匹押运回去。”

吴用道:“有急事那是就赶紧的去吧,只是这么多马匹如何处理?”

“挑选最好的两千匹马放到梁山岛屿上放养,安排养殖场的李庆子负责。选出三百匹骟马作为骑兵的后备马匹,剩下的数百匹挑选出母马让马市赊销出去,其他的就留在马市慢慢零售吧。”晁盖道。吴用一一记下,这些事情处理起来还是没有什么难度的。

晁盖也不带多人,就带着焦挺、李逵、张兰,一行四人直奔清河县而去。

人少队伍小,赶路的速度就快上很多,一行四人都是武将打扮,也没有衙门的人检查,少了不少麻烦事情。不过五六日的时间就到了清河县,清河县是个大县,人口不少,也算得上繁华,只是要饭的花子很多。

离得城门老远,道路两边就有许多要饭的叫花子,一个个衣衫褴褛的,面带菜色。晁盖对焦挺李逵道:“把包裹里的面饼全给了他们吧。”

两人本来都是农村出来,经历过苦难的人,早想分给这些乞丐了,只是碍于晁盖没发话,不好拿着公家的东西行善。

旁边张兰道:“还是不给的好,你这么给花子们会哄抢的。”

焦挺李逵哪里肯信,拿着几十个大饼就撒出去了,花子们蜂拥而至,大呼小叫乱成一团,甚至有个几个弱小的都被踩到脚下,晁盖看了忍不住的摇头。

这时候有个读书人摸样的过来对晁盖道:“你要是真有心就挑选几个像样的孩子买回去,当个奴仆也好。那些个大叫花子年龄大了,饿死了也就饿死了,但是小孩子还小,挺不忍心的啊。”

说完这人也不等晁盖回话,摇头晃脑的就走了。

少说这也有几百个花子吧,主力军以小孩、老人、妇女为主。晁盖历来反对买卖人口,这种主仆关系很让人反感。

不过这么多的孩子要是带回去,让他们上学,让他们学文化、学技术长大了就是巨大的生产力,强过这么一天天的要饭。

想到这里,晁盖道:“焦挺,你看看咱钱袋里还有多少钱?”

焦挺拿出来数了数,道:“多了去了,三百多两银子,一百多两金子,铜钱也有几十贯。”

为何晁盖出门要带这么多钱啊,就是因为晁盖吸取了教训,为何晁盖请宋江上山之后就被宋江架空,大权旁落。就是因为宋江爱给人钱,爱请人吃饭,请人喝酒。

晁盖在路边找了一处农家的破院子,交了二百文的租金。晁盖道:“咱就找这个地方,搭建个粥铺,焦挺你去城里买粮食、铁锅。李逵,你去请几个木匠。”

不一会儿李逵请的木匠到了,听说晁盖是要施粥,连钱都没要就给晁盖搭建好了个粥铺。这个所谓的粥铺就是个草棚而已,后面的农家小院就是厨房。

从乞丐里找了四个看着干净的半大小子,让他们去河里洗洗澡,换上新衣服。都是十三四的少年了,粗笨的活还是会干的。

焦挺拉了一车米来了,洗米下锅,中午的时候粥香扑鼻。又弄了几百个黑色的瓷碗,盛满了粥。

李逵去花子堆里喊了一嗓子:“施粥,三百碗,来的晚了没有。”

呼啦一下,花子又炸窝了一般扑过去,不过这次焦挺做好了准备,拿了一根牛皮的鞭子,凌空抽了几声响。

“都听好了,人要有个人样,一律排好队,谁敢乱挤那就是牲口,别怪我手中的鞭子。”焦挺喝道。

就焦挺那副面孔板起脸来大人都能吓哭了,更何况叫花子还是以小孩为主的了。大家在焦挺的威胁下排好了队伍,一个接一个的去领粥。

这中午的粥是高粱、大米一起熬的粥,每人一大碗满满的。四个小孩掌勺,笨拙的给大家盛饭,焦挺在旁边盯着,但凡有不规矩的就是一鞭子。焦挺下手知道轻重以吓唬为主。

中午施粥并没有太多,主要是孩子和妇女为主,施粥了三百多碗,其中还有抱着襁褓中婴儿一个妇女,女人年纪不大,也不过二十岁的模样,面容清秀,算得上小家碧玉。

晁盖见她吃了过了粥把碗都舔干净了,只见她想去再来一碗又不敢的。晁盖拿了一碗粥跌给她,道:“多吃点吧。带个孩子不容易。”

女人怯生生的接过去,小心翼翼的喝了。晁盖见她怀里的孩子饿的很瘦小,甚是不忍心,道:“你家男人呢。”

“死了,今年黄河发水,他爹把我们送出来再回屋子里拿东西,房子就倒了,连人带屋子都没了。”女人说着流下了泪水。

“你现在住哪里?”晁盖又问。

“住土地庙,熬一晚算一晚吧。”女人道。

晁盖把张兰叫了过来,说道:“最近我们在这里施粥,就四个小孩做帮手也忙不过来,你就跟着张兰,当个帮手,晚上跟张兰住一屋子,省得四处流浪了。”晁盖仔细问了,这女人夏津人,叫做程琳,今年才二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