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七节 让城里人回农村(2 / 2)

大国崛起1857 狂人阿Q 2011 字 16天前

但陈芝廷有些偏颇了,人口往城市流动,这不是教育的问题,而是一种经济规律,工业化必然伴随城市化,如果教育有这种问题,也只是适应了工业化的需求而已。中国传统文化是基于乡村的农业文化,显然在看到人都向往城市,向往奢华和享乐的时候,士大夫阶层会变得忧虑,会觉得百姓失去了淳朴的心态。

种粮吃饭,种棉穿衣,这是传统的男耕女织文化,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做房子不造林这本就是工业时代专业化分工的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工业化的结果确实是让农村“富的变穷,穷的变得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变得格外弱”,因为资源在往城市聚集,即便给农民免税了,城市的工商业还是可以通过贸易,将成本转嫁回农村,农业为工业提供原始积累,这本就是一种经济现象。

十多年没见,陈芝廷的观念不但没有改变,长期留在农村,反而让他变得更加保守了。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那颗为民请命的心没变,重要的是他士大夫的精神没有消退。

政治上用保守派并不是什么大的错误,西方国家的保守党实力强大,也没见西方衰败。

所以朱敬伦不关心陈芝廷的思想问题。

反而问道:“陈大人,身子骨可还康健?”

陈芝廷道:“谢陛下挂念,草民吃得饱,睡的足,且能活些年呢。”

在家乡的时候,他常跟他感叹说他老了,在朱敬伦面前,他却要表现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状态。

朱敬伦笑了笑:“那就好。我还担心陈大人年事已高,不能出山了呢。”

陈芝廷挺直了腰杆,心中一颗石头落地,朱敬伦召见他,果然还是要他出来做事的。

他也不表态,就仔细听着。

接着朱敬伦将自己对社会的担忧,还有自己的想法跟陈芝廷说了一遍。

结果陈芝廷的想法把朱敬伦吓了一跳,朱敬伦打算建立福利制度,陈芝廷却表示,应该将城里容纳不下的人,都迁回农村去,他将城里的无产阶层工人看作是过去的流民。

————————————

本文中“穿衣不种棉”一段话,是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这种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虽然反工业,但对人的关心,是值得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