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法理情理(1 / 2)

众生开始替高裶操心, 让宋问有些哭笑不得。

宋问:“人家既然是和离,就是自己的选择,哪有什么可怜的道理?也不是你们该关心的。”

众学子立马噤声。

宋问道:“既然你们已经查到这里, 那之后,又该怎么做?”

众学子面面相觑。

他们能怎么做?将此事上报?可是御史台也不需要吧?

冯文述道:“之后?之后不是与我们无关了吗?我们还应该做什么?”

宋问:“你们查到这里,不妨设想一下, 假使你们现在有时间, 有能力,那么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做?”

冯文述了然, 答道:“自然是派人去钱塘查清真伪。当年的公文记录, 邻里知情人,总能找出些许猫腻。另外还可以去高家一问真假。他们既然与高侍郎关系疏远,

那么眼见实情暴露, 不想引火烧身,应当会说出实情。”

宋问:“好。假使你们的猜测真是正确的, 而你们如今身为大理寺的成员,你们该如何判决?”

众学子沉默片刻。因情理与法理开始犹豫。

这也才是从一开始, 困惑的原因。

赵恒叹道:“按律来讲,理当处以死刑。”

另一学子道:“可高侍郎其实也没做错什么, 只是检举了上官而已。而刑部尚书的罪责,

经查不是确有其事吗?难道检举也有错?那往后,人人皆怕引火烧身。”

“这是两件事,不可同类而语。”梁仲彦道:“此事与他是否检举上官无关。根源还是他自己身份作假,蒙骗众人, 甚至官至刑部侍郎。这确实是死罪。”

“可是,高侍郎除却此事,又做错了什么呢?”学子激愤道,“朝廷大小官员成千上万,真正能做到己身端正,恪尽职守的,又有几个呢?高侍郎当年在硖州便素有贤名,之后调到长安,我也未听闻过他不好的传言。家中简朴,无所积蓄,断案复核也从未出过差错。即不结党营私,也不独断专行。若要问什么是好官,能做到这样公正的,已经算好官了吧!”

宋问趴在桌上,定睛看着他们。

学子也偷偷看向她,想从她的表情中察出一二。

宋问微笑着点点头,鼓励的示意他们继续。于是众生便越发有信心,挺直腰背侃侃而谈。

“不错,‘君子议道自己,而置法以民。’追根究底,难道不也是因为,若身为平民,此事牵扯高官,高侍郎冤情难诉,才出此下策?那错的,就不仅仅是高侍郎,还有那些视百姓疾苦于无物,尸位素餐,享乐当道的人,他们才该是罪大恶极!”

另一人道:“不错。何况,高侍郎最终选择的,还是以律法绳之,并未处以私刑。刑部尚书,或是那些被他弹劾的人,受到处罚,不都是因为他们自己犯下的过错吗?”

赵恒道:“照你这样说了,高侍郎的罪名,难道不也是因为他自己犯下的过错吗?”

“‘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学子道,“莫非天下人都要杀他?若是百姓知道实情,那么触怒天下人的,究竟该是谁呢?”

冯文述:“并非万事皆可以情理度之。律法岂同儿戏?”

学子:“墨守成规,才该为后人所耻笑吧?譬如为父而死的申生,如今天底下有几个人会赞颂他的孝道呢?”

梁仲彦:“这是截然不同的两件事,你不能混为一谈!”

宋问拍了拍手,打断众人道:“论诡辩,你们如今已经很有我的风范,”

孟为道:“我们这不是诡辩。我们是真如此认为。”

“所以,你们的结果究竟是什么?”宋问道,“死罪,举左手。认为应当法外开恩,再做定夺的,举右手。”

众生稀稀落落的开始举手,超过大半的人认为,高裶罪不至死。

宋问颔首,示意他们放下。铺平衣摆,两手放在膝盖上,朗声道:“方才你们说的,我要提醒一点。律法森严,与墨守成规,是两件事。勿论是什么时候,对什么事,你们若是要讨论律法对不对,合不合理,那永远不会有一个结果。‘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做事之前,最重要先认清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不可逾矩。做你们能做的事,做你们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