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穿到《民国梨园》 3.(2 / 2)

楚云声“花完了。”

刘二看着他坦然从容半点不害臊的模样,心里又错愕又鄙夷这奢靡的大少爷,但面上却没露出什么,而是迟疑片刻,想着郁先生的态度,道“楚少爷快些收拾,离开时我寻老板为您补上。”

楚云声点点头,深感郁镜之实在是有钱,就连身边一个下属都比自己富有。

两人正说着,狭长的过道内突然传来一声门响。

楚云声斜对面的房门开了,走出来一名抱着书、戴着圆框眼镜、身着长袍的年轻人。

这年轻人一眼看见楚云声,便是目露惊喜“同孤兄,方才我找你还不在呢,这是从何处回来了正巧,你借我的几本书我都读完了,应当还你。”

同孤,是楚云声

的字,取自杜甫的“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意指自身,又喻指心念。

楚云声记得自己是生在现代社会的,没有取字,但陡然听见这声同孤,却有种奇异的熟悉感,好似这正是自己的字,用了许久,被许多人唤过。

“露斋,你还未歇”

楚云声应了声。

原身的记忆中有这个人。

此人名叫张篷,字露斋,正是那个以海城老乡身份成为原身熟人,引导他去郁镜之舞会的人。

按照原身记忆中对此人性格的印象,现在见到他参加完舞会回到旅馆,必会问些舞会上的事,同他吹捧一番。

但眼下,这张篷却像是另有顾忌,没有主动挑起那番话茬儿。

而这个突然出现的陌生面孔,也让旁边的刘二戒备了起来,不断在用隐晦的视线打量他们两个。

楚云声对这两人的反应恍若不知,仍与张篷寒暄着。

“时间还早,同孤兄又不是不知道我,惯爱挑灯夜读。”张篷走过来,以询问之意看向刘二,“这位是”

“一位朋友的人。”楚云声道。

张篷见楚云声没有让他进门小坐的意思,便将手里的书并着几份报纸递过去“既然同孤兄还有事,那我也就不打扰了,这些书报同孤兄看看,可有缺损。”

说着,他又瞥了眼门内,一怔,诧异道“同孤兄这是在收拾行李可是要回海城了还是,另有去处”

楚云声接过书,道“去朋友家叨扰几日罢了。”

张篷推了推眼镜,朝一旁的刘二笑了笑,点点头,又和楚云声寒暄了几句,方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刘二看着楚云声手里的书报,微微蹙眉,却没对此多说什么,只催促楚云声快些继续收拾。

楚云声回到房间内,掩上房门,将屋内自己带来的东西都整理出来,收进一个手提箱内,又借着箱子的遮掩,迅速翻了遍张篷还回来的那些书报。

果不其然,其中一本书内,多出了一枚柳木书签。

光线昏暗中,楚云声用眼角的余光留意了下门缝处刘二的位置,同时以指腹细细抚过书签的四边。

边缘处有一线

凸起,楚云声略用巧劲,从中拽出一片细薄的木片,正反两面皆以钢笔写着蝇头小字

“正月十四,海城火车站。”

“君已上船。”

与此同时,隔了几条街的金公馆。

郁镜之站在一面宽大的镜子前,换上了一身端正的洋装并长靴,衬得整个人越发贵雅,又透出一股骄矜冷厉之气。

他身后半步,心腹路允低声汇报着“除了西边儿几家的小姐被接了回去,其余再没有人离开。这是先生您在北平第一次正式亮面,可没人敢不给这个面子。”

郁镜之笑了下“我可没这么大面子。订去东北的票,今晚的事了了,我亲自去一趟。城郊也都备好,拿了货就走,动作干净点,你家先生可不想又被人踩着小辫子讹钱。”

路允迟疑道“先生,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东北乱成那般,您何必冒这个险”

郁镜之抬眼,从镜子里看向他。

路允面色一僵,无奈噤了声。

郁镜之收回视线,一边整理着袖口,一边朝门外走,长靴踏出两步,一停,又偏头瞥了眼那面少见的大镜子,旋即像是想起什么一样,挑眉道“这镜子搬去我卧房。”

他好似琢磨着什么有意思的事一般,勾唇笑起来“有人可应了我,榻边,窗内,镜前。这可是缺一不可呀”

路允一愣,猜不出这话里的意思,但自家先生这云里雾里、话外有话的时候也常有,他也不需要去自作聪明地多猜什么,照办便可。

这才是他能在郁镜之身边待到今日的原因。

这个漫长的雪夜渐渐深了。

夜里十一点半。

楚云声同刘二从金公馆后门进来,刚一到红砖小楼,便出乎意料地听见了郁镜之遇刺受伤的消息。

同样是这一夜,北平城郊的一座洋人工厂走了水,大火烧了半宿,照亮了大半个北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