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非正式(fd)章, 请亲亲稍后阅览
年氏入府三年, 越发摸得准四爷的脉, 也更得四爷心意了, 脸上都是化不开的浓情蜜意。
武氏等人一直被四爷留在府里,许久不见四爷了, 宴上还要忍受年氏和四爷的眉来眼去, 忍不住背着人跟宋氏说, 年氏恨不得把得宠二字绣成帽子戴在头上。
通过近些日子跟年氏的接触, 静仪觉得年氏本质上不坏,还是有些太要强了, 不能容许旁人夺了她一点儿风头。
康熙生病卧床了接近两个月,更添了足疾,形容憔悴,一直养在畅春园。连带着京中的年也过很潦草。像四爷几个得宠的, 还能去一趟畅春园渐渐康熙爷真容,其他人只有对着金銮殿磕头的份儿了。
古代人动不动就跪,跪君跪父跪主子,跪天跪地跪祖宗,皇帝也不例外。
二月里, 康熙身体越发瘦弱,虽然病情有所好转, 但到底没有根除,双脚依然浮肿着,步履艰难。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 四爷好运连连。
四月里,四爷代替康熙奉孝惠章皇后梓宫入陵,并读文告祭。这等于是康熙传递出的一个信号,四爷在他眼里绝不是一个普通皇子这般简单。
紧接着,年羹尧的差事定下来了,被康熙以“治事明敏”褒奖,特授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统领军政和民事。
紧接着,年氏又查出了身孕,四爷越发觉得日子顺心起来。
年氏怀孕后,性子终于有了一些转变,掐尖要强的心也收了几分。四爷正处在对年家好感爆棚的阶段,对于年氏表现出的温柔和顺越发喜欢,流水般的赏赐和补品都进了年氏院子,还特许年家夫人来府上多做走动,照看年氏。
四爷把女儿许给佟家,还是隆科多给“提的亲”。九爷跟十爷喝酒时候,没少酸四爷:“没有皇阿玛,他们佟家算个什么也就是四哥,瞎巴结,连自己闺女都许了那个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舅舅,我就最看不上这种人。”
其实心里羡慕得不要不要的。
四爷怎么就能想法子把自家的两个姑娘都留京了呢,都是兄弟,他都有两个女儿送蒙古去了,他九爷比老四差什么了
九爷家侍妾完颜氏所出的三格格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康熙一直没有松口说这姑娘指给谁,九爷总觉得心里头悬着什么,七上八下的。终于,就在这几日,康熙被九爷一天一封折子叨念烦了,将三格格赐婚给了纳兰明珠次子揆方之子,侍卫永福。
九爷府上一片喜气洋洋。
九爷也越发扬眉吐气,觉得这是康熙待他与众不同。
四爷听了此事倒是没啥反应,也不存在什么羡慕嫉妒恨的心理,反正他现在就一个姑娘,已经得了皇阿玛首肯留京了,若是以后再有女儿,再去细细筹划也不迟。
三爷就对九爷很羡慕了,他府上成年的女儿们都被康熙指去抚蒙了,没有一个能顺利留京的。
三爷忍不住在府里头对三福晋酸:“老九的嘴还是那么甜,又哄着皇阿玛给家里头三格格指了一门好亲事。”
三福晋唯一成年的女儿也被指了抚蒙,听了这个消息也唏嘘:“人各有命,强求不得。”
三爷有些郁闷,想着自己是不是有些太过书生气了,倒叫老四和老九这些胡搅蛮缠的人赚了便宜,当真是会哭的孩子有糖吃
与此同时,边疆战事吃紧,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拉藏汗请求朝廷发兵救援。康熙年纪大了,不能御驾亲征,想着找个皇子压阵。
老三是个实实在在的文人,多少年不上校场了,唯恐那些文人雅士们说他半点愚鲁。
老五老七老十三个,空有着亲王、郡王衔,但终究脱不开两个字,平庸。
老九没点正经事儿,就光一张嘴皮子还好使,可领兵打仗再不是舌战群儒,况且老九哪有半分诸葛先生的胸襟
十二出身低,为人低调,压不住阵。
十三身体不好,况且当年废太子时候,十三言行不当,吃了挂落。康熙有心结,不想用他。
康熙突然间有些怀念直郡王和太子了,这两个儿子旁的不说,代他出征压阵绝对给力,直郡王的弓马和太子的御下他都是信得过的。
而今能担起来这事情的,也就老四,老八和十四。
老八这人想法太多,惯会讨好人,带军出征是大事,康熙可不想拿这江山社稷去给老八做人情。
至于老四和十四……
还是十四吧。老四实干,朝里很多事情都是他顶着,没了他还真不行。况且,康熙年纪大了,身子骨不似之前硬朗,想着若是一旦有什么紧急情况,四爷在京中,不至于手忙脚乱。
十月,康熙命皇十四子胤禵为抚远大将军,封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进军青海。同时,令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黄、正白、正蓝满蒙汉三旗事务。
康熙此举,在京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四爷心里头多少有些不舒坦,倒是十三劝道:“大将军王说到底不过是个名号,给十四唬人压阵用的,皇阿玛到底还是没给十四弟进贝勒,四哥不必太过担忧。”
年底,康熙大封六宫,一口气封了宣妃、成妃、和妃、定嫔、密嫔、勤嫔六个主位。</p>
<strong></strong> 四爷府上,除了专门派人给宣妃等人的送去贺礼外,四爷还叫福晋带静仪去给和妃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