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咱们县的孙大人,有些太心软了!”当几个户主不小心凑到了一处,对着火盆喝上几盏淡酒之后,感慨声,就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议论。
“太行山下来的土匪余孽占了当地人的便宜!”
“县令大人心忒软!”
“县令孙山处事不公!”
“孙山对不起当地父老乡亲!”
“姓孙的这厮……”
类似的话,以最快的速度,在定州城内外开始流传。然后在某些“有心人”的推动下,又以最快速度,成为了大部分当地人的“共识”。
说话的人浑然忘记了,在“土匪余孽”们过来开荒之前,滱水沿岸那些庄子,已经多年没有人烟。浑然忘记了,官府从来就没限制过他们去河岸边开荒,而他们却没用勇气去对付成群的野狗野狼,没有勇气去面对鬼火与一堆堆惨白色的枯骨残骸。
县令孙山很快就坐不住了。
若是一个两个平头百姓私下里发牢骚还好,是将对方抓到衙门打板子,还是一笑了之,全凭他的心情。反正自古以来当官儿都是做给上面人看,谁会在乎下面的人说好说坏?
然而最近议论声越来越高,其中参与者已经不乏地方名流,甚至他的本家长辈,这就让孙山无法继续淡然处之了。
如果继续装聋作哑,名流和本家长辈们联合起来,很容易就能影响到节度使孙方谏对他的看法。然而想对先前的政令做出一些“适当”调整的话,他脖子后却又开始冒凉风。
虽然在最初安置太行山下来的流民时,孙山心里还打过养肥羊杀肉吃的主意。但是经历了某个晚上之后,他却发现自己“养”在滱水河畔的,可能根本不是一群绵羊,而是一群长出了犄角的公牛。好好伺候着还能彼此相安无事,万一把对方惹发了毛,一犄角顶过来,足以让整个定县天翻地覆。
披上铠甲就是劲卒,上了战马便是精锐,呼延琮的儿子呼延赞随便招了招手,便从几个庄子的“流民”中拉出了一支骑兵。又跟宁子明两个互相配合了一下,便令来犯的两支敌军,眨眼间灰飞烟灭!
“老天爷,孙某人上辈子,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呦!”想想自己在事后收到的密报,县令孙山就欲哭无泪。
俗话说,“前生作恶,今生县令,恶贯满盈,县令附郭!”他孙山这个县令虽然没有附郭,可治下却出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五品巡检,一伙割人头如割鸡的“良善义民”!这县令继续做下去,还有什么前途和乐趣可言。都不如早早把印信挂在房梁上,就此拂袖而去。好歹还能落个心里头安生,免得天天受这烈火焚臀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