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要玩就玩大的(4200)(1 / 2)

再一次临近冬季时,远在卫国境内的战事出现了新的变化。

在原先,赵鞅统率的晋军跟敌军一直是在“濮阳”周边交战,后来晋军可能是疲惫或兵力方面不足退却向了曹国境内。

这个“濮阳”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帝丘”,它是卫国的都城。

曹国原先是晋国最为忠实的小弟之一,可惜的是晋国沉迷内斗没有顾及盟友,导致晋国另一个忠实盟友小邾一度灭亡,伤了曹国的心之后,曹国不再忠实于履行盟友的义务。

这一次进军退却到曹国境内,曹国君臣采取了装聋作哑的姿态,他们甚至遭到齐国、郑国和宋国的共同警告,不允许贩卖粮草给晋军。

有鉴于晋国热衷于内斗,再加上赵鞅处在劣势,曹国君臣不想惹麻烦上身遵从了齐国、郑国和宋国的共同制约。

明明宋国之前在跟卫国交战,没有多久之后宋国又重新站在了反晋联盟那一边,给予世人的直观印象就是觉得晋国真的不行了。

“中军佐非退兵归国,仅为驻曹国过冬,明岁便再围帝丘。”智跞对这一次入侵卫国不顺利的感觉很复杂。

晋国现在是元戎主内,中军佐主外。

一旦赵鞅对外每战皆胜,威望方面肯定是要节节攀升。中军佐的威望高了,元戎的威望肯定就降低,作为元戎的智跞权柄肯定是要遭到削弱的嘛。

智瑶说道:“中军佐必是索求增兵”

那是一定的事情。

赵鞅甚至不允许缴纳完纳赋额度的士兵归国,同时要求贵族从自己的封地调兵,并且暗示不用在乎兵源素质,训练程度不够的“羡”,乃至于奴隶也能作为纳赋额度之列。

什么意思呢

晋国对于贵族带兵纳赋有很严格的要求,明确指出什么样的爵位必须带去多少名“士”和“徒”,亦兵亦农的“羡”数量不能超过多少之类,甚至还会要求每一个家族部队中的着甲率。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才保证了晋军的战斗力。

事实也是那么一回事,一支军队全是由职业军人组成,战斗力肯定要高于乌合之众凑起来的部队。

这一次赵鞅放宽了各个家族纳赋的兵源素质,可以预见的是晋军的战斗力必定会出现下降,也就等于必须想其它的办法来激励参战人员的作战热情。

智跞说道:“中军佐欲行非常之事。”

想要打破陈规是吧赵鞅很清楚兵源素质下降会很厉害,肯定要想法子了。

智瑶知道赵鞅想做什么。

上一次智瑶统兵出战就是想做赵鞅会做的事情,可惜的是没有找到机会。

“赵氏异于他家,行非常事乃是惯例。”智瑶说道。

晋国新一轮的调兵已经开始在做。

新一年春暖花开季节到来之前,得到命令的各个家族需要先统计好出兵名单,好多家族对于前途未卜感到心慌,他们本来就不愿意拿自家的“士”和“徒”再去填窟窿,有了赵鞅的允许就可以光明正大拿更多的“羡”或属民、奴隶去服役了。

“明岁我家亦需增兵,瑶以为兵源当如何安排”智跞问道。

本来智申就带着三个“师”出征,他们在赵鞅的麾下听命。

晋军围攻“濮阳”的时间长达半年,期间与各诸侯也在其它方向开战,跟范氏、中行氏残余的交战一样没停下。

三个智氏的“师”经过一再征战之后,存留的兵力只剩下两个“师”不到了。

其余的家族更惨,赵氏又损失了两个“师”,魏氏丢进去了三个“旅”,韩氏没了一个“师”,其余家族的损失也挺惨重。

他们折损掉大约四万战斗力,取得的战果是消灭大概七万左右的敌军。

注意一点,战争中的损失和消灭不一定是以杀死为目的,俘虏以及造成伤残也是。

所以,发生在“濮阳”的战争双方合起来损失十一万左右的战斗力,战死的人却是在两万左右的样子,很大一部分成了俘虏,另一部分则是成了伤患或是残废。

“我家现在咬一咬牙大概还能再出动两个军的士兵;赵氏应该还有一个军左右的士兵;魏氏绝对超过一个军又两个师;韩氏最弱,顶多再拉出两个师的兵力。”智瑶心中盘算的是经过训练的兵源,并非是不教而征的那种。

如果是不经过训练就拉上战场,乃至于连奴隶都算上,各个卿位家族能拉出多少人就很不好算了。

智瑶盘算了一番,对智跞说道:“主,明岁您出征吧。”

有点意外的智跞静待智瑶解释。

“敌军虽得胜,已是强弩之末。我家可出动一军南下,一役克尽全功”智瑶说道。

智跞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肺部所在的位置,听明白智瑶建议的是拉出经过训练的士兵,一时间陷入了迟疑。

“我家多年未有大战,万众心中懈怠。此为祸也。”智瑶真心觉得老智家的私军不能再继续安逸下去,太过于艰难的时局拉出去打风险很大,摆明会赢必须带去见见血。

只是吧大家都是凑人数,老智家却是拉出职业士兵组成的大军,有点让智跞觉得吃亏了。

智瑶语速比较慢地说道:“克濮阳之功不可为中军佐所得。主出征未有强军随行便是抢功,携强军而往乃是挽救危局,亦可使我家之士养其血性,唤醒征战之志。”

一旦养成了寻求安逸的心理,家族迟早是要败亡的。这一点在国家层次也是一样。

智瑶看到智跞还在迟疑,便口气很重地说道:“忘战,必危也”

智跞身躯一震,复读机似得,道:“忘战必危实乃是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这个成语不是要到西汉才出现吗

智瑶说的“忘战必危”是出自司马法。

而司马法的作者存在争议,一说是姜太公姜子牙书写,又有说要到战国时代才会被司马穰苴写出来。

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老智家是该低调,可是太过低调也不好,身体状况不佳的智跞需要辛苦一趟,带上家族的强军完成对卫国的爆杀,免得赵鞅获得胜利之后声势更大。

智跞明白了智瑶的意思,笑眯眯地说道:“如此祖报与君上,明岁瑶亦随我出征。”

那就是老智家的三代都出征,等于也需要让其余卿位家族的家主离开晋国,免得他们趁机搞东搞西。

这样一搞,晋国在明年的动作会很大啊

接受了智瑶提议的智跞开始进行各种准备,包括向各个封地发去征召命令,同时需要在几个地方安排明年的防御部署。

因为郑国对晋国展开袭扰的关系,晋国这边跟郑国有接壤的家族,一个个都需要安排兵力抵御郑军可能的入侵。

当前跟郑国边界线接壤最多的并不是智氏,原因是南方原先归于范氏的封地遭到各家族的武装控制,里面以魏氏控制的城邑数量最多。

本着谁控制哪片区域就有守土职责的关系,魏氏在跟郑国漫长的边界线需要安排驻军,能够挑出来参与入侵卫国的魏氏部队也就显得少了一些。

幸好智氏跟郑国接壤的区域大多是山区,几个要道卡住,再安排一些机动作战的部队,能够利用地形有效抵御入侵。换作是平原地形的话,智氏跟郑国的来回撕扯不知道要投入多少兵力。

去年智瑶率军入侵了郑国,清扫了郑国西北部的区域。这么干之后,郑国在那个方向需要的是恢复民生,变成了智氏的部队时不时去袭扰一番;目前智氏跟郑军频繁交战的地点在“滑2”附近,双方一再上演着你来我往的追逐游戏,战争烈度只能说一般。

所以了,郑国目前是魏氏的麻烦,或许正是这样才让魏氏选择靠拢向实力保存最多的智氏,不再继续搭乘出现了一些破洞在漏水的赵氏战船

“明岁我亦出征,届时可领略瑶之雄略也”魏驹刚从长辈那里知道自己获得了出征的资格,先派人来通知智瑶,隔天才上门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