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临行前的谈话(1 / 2)

要不是因为贴完春联,接着就要去上坟,张俊平这会应该还在给村里人写春联。

不止是张家族人拿着红纸来找张俊平写春联。

就连董家,杨家也有人拿着红纸过来。

张董两家纠缠在一起一百多年,上百年纠缠,到解放后的融合,爱恨情仇早已经缠绕在一起。

现在早已经不是张两家的当家人说一句两家老死不相往来,就能分割开的。

所以,很多董家人过来找张俊平写春联,他还真没办法拒绝。

这里面有亲戚,也有儿时的玩伴。

老家这边过年真的没什么意思,尤其是这个年代,更加没意思。

年三十晚上,放完鞭,下水饺,吃完之后,没有所谓的守岁,都是早早的上床睡觉。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大年初一早上的拜年。

凌晨四点来钟,天还不亮,大家就纷纷起来,放完鞭之后,下水饺。

吃过水饺之后,开始拜年。

拜年都是一伙一伙的,比如,张俊平和大爷家、二大爷的几个哥哥还有老二老三,他们十来个人一伙,挨家挨户去给本家的长辈拜年。

路上还会遇到很多拜年的团伙,大家时而聚到一起,时而散开,各自去拜年。

拜年也是有讲究的,都是从近们长辈到远房长辈,依次拜年。

一直到天亮结束。

记得小时候,张俊平最喜欢跟在哥哥们后面去拜年,其实为的是到各家各户院子里去找那些没有响的哑炮。

孩子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从一堆鞭炮纸屑里找到一个哑炮,都能让他们开心很长时间。

比拿到压岁钱还让他们感觉开心。

压岁钱,都知道,那个根本留不住。

基本上都会被父母以,我给你存着为借口收走。

初二开始走亲戚,最先走的亲戚自然是张俊平的姥姥家。

大姐,大姐夫终究是没有回杨家过年,哪怕两家族老说和,大姐夫还是坚持要当一个有前途的上门女婿。

初二,大姐,大姐夫也跟着一块去姥姥家拜年。

一家十口人,赶着一辆马车,前往隔壁朱刘公社,一个真正地处三县交界的公社。

地处三县交界处,就意味着离着县城最远,生活条件自然也就更加困难。

据说,当年父亲是用十颗南瓜把母亲娶回家的。

马车上,拉了很多吃的穿的用的东西。

张俊平家现在不差钱,父亲也变得大方起来,一袋白面,一刀猪肉,三斤羊肉,十斤豆油,还有两只正在处在蛋龄的母鸡。

都是很实惠的东西。

初三是赤狗日,在家待了一天,初四初五继续走亲戚。

初四去的是父亲的姥姥家,父亲的姥姥爷自然早就过世,只要几个舅老爷还在。

这次没有全家出动,只是张俊平和父亲两个人去的。

送的东西比起姥姥家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也没在舅姥爷家吃饭,只是做了一会,拜了年,就告辞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