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7000亿500亿美元,虽然数额巨大,但仍在掌控中。到了20世纪90年代,贸易逆差冲破1 000亿美元关口。虽然数额大得惊人,但与美国巨大的经济总量相比,这个缺口相对不大。不过,一进入21世纪,情况就变得严重了。
21世纪的前10年是中国作为出口型经济大国崛起的10年。在这10年里,美国的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都达到6 000亿美元,2006年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7 63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个美国人,不论男女老少,都要分摊2 500美元。
幸好,2008年经济衰退开始后,美国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但是,正如我们亲眼所见的那样,美国的政策很快终结了这种积极的趋势。
正常来讲,贸易逆差能够自我调节。
如果一个国家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也就是说其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就会在国际上形成对其货币的需求。如果你想要该国的产品,你就需要该国的货币。所以,强势的贸易地位会使一国货币坚挺,弱势的贸易地位会导致该国货币疲软。如果没有人想购买你的产品,也就没有人需要你的货币。
但是,一旦一国的货币升值,该国的产品也会相应涨价。这就给处于弱势贸易地位的国家提供了进入该国市场的机会。他们的商品销售得越多,国际市场对其货币的需求就越大。这股货币平衡力量会使脱缰野马般的贸易失衡得到控制。
然而,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以及中国政府保持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决定破坏了这一机制,使局势越发不可收拾。
近些年来,为了给其出口企业提供一种理论上的优势,多国政府广泛开展多项活动抑制其货币,这些活动引发了人们所说的“全球货币战争”。这是一种非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对抗,因为对抗的目的通常不是除掉对手,而是干掉自己。
诚然,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销售渠道卖掉更多的产品,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损失部分利润。另外,廉价货币同时也会提高进口成本,因为出口不过是补偿进口的一种方式。一个国家有意弱化本国货币,以此让人们更加努力地工作,来补偿进口商品。这便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