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斗法(求月票)(1 / 2)

锦衣状元 天子 1791 字 22天前

在场大臣看出来了,这个小皇帝可不是那么好湖弄的。</p>

特别较真,在发现问题后,绝对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

虽不符合清静无为近乎中庸的儒家理论,但皇帝这么认真对待出现的情况对大臣们来说也并非坏事,说明皇帝很勤政,但这样会让大臣觉得很累。</p>

“这样吧,朕想知道今年年底到来年春荒结束前,西北军需所用的钱粮缺口到底有多大,最多半个月,要拿给朕具体的数字,以便在秋粮征收上来后,做出合理的调配户部和仓房都动起来吧。”</p>

朱四一脸认真,但他心底也知自己实力不足,眼前这群大臣不会全力配合,只能以下达政令的方式,让大臣们先去总结数字。</p>

对杨廷和等人来说,皇帝的这一步棋,明显是算计到他们将要出的下一着而提前进行布局。</p>

你们不是想拿钱粮调度之事来为难朕吗?朕就先将你们一军!让你们自行去查,把数字报上来。</p>

朝会散去。</p>

唐寅留在宫闱,被皇帝叫去乾清宫叙话。</p>

作为一个正六品的户部主事,这待遇堪比杨廷和这样的内阁首辅,让普通大臣看了无比眼气,有点像唐寅刚进兴王府时的情形兴王有什么事不问王府属官,只找唐寅咨询。</p>

别人能不嫉妒不满?</p>

有妒忌自然就会有各种穿小鞋的行为,但唐寅目前虽然人在朝中,可好像不在正统官体系内,就算官想给他穿小鞋,暂时却找不到唐寅的跟脚在哪儿。</p>

“杨阁老,目前的情况是,西北今年很多地方的秋粮入库情况尚不明确,要等到秋后一并上报后才知晓这么着急就要拿出总结,只怕会出现巨大的缺漏。”</p>

户部侍郎秦金在朝议结束后,趁着出宫的空当,赶紧追上杨廷和说事。</p>

杨廷和奇道:“户部以往在此等事上,没有经验吗?”</p>

秦金苦笑了一下。</p>

以往正德皇帝什么尿性,大臣有不知道的么?</p>

朱厚照才懒得管那些破事呢!</p>

新任工部尚书赵璜就在旁边,闻言道:“过去数年,西北一直由户部右侍郎如今南户部黄部堂所负责,朝廷调度方面一直没出问题,也就是他离开宣府往南京后,西北用度才开始紧张起来。”</p>

蒋冕侧头打量赵璜:“先前你在朝堂上怎么不说?”</p>

因为先前蒋冕在朝会上被皇帝反呛,心中气不过,你们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却不说,害得我被皇帝贬损?</p>

作为工部尚书,赵璜被内阁次辅如此教训,自然会觉得没面子。</p>

赵璜跟蒋冕之间没有任何隶属关系,虽然都知道现在朝堂事都要听从杨廷和的吩咐,可也没有明规定,说我必须要听啊。</p>

“黄公献?”</p>

杨廷和似想起什么。</p>

南京官场的整肃,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p>

到目前为止,京师六部九卿、各部侍郎、少卿等职位,基本给换了个遍,余下的也就寥寥几人,但南京官场却到现在都还没正式展开清洗。</p>

黄瓒被认为是王琼一党,跟皇帝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但因为黄瓒是从地方上因盐政有功而被调到户部,之前当户部右侍郎也一直在宣府治理军饷,没有跟杨廷和起过正面冲突。</p>

再加上黄瓒于宣府和南京时,打理军饷和支应大军供给方面,一直颇有能臣名声,而黄瓒被调到南京当户部尚书还是由杨廷和举荐</p>

如此一来,杨廷和就不好界定,黄瓒到底算政敌还是自己人。</p>

毛纪道:“既然志同他一直都不同意领户部的差事,何不将公献调回京师?有此能臣充任要职,朝廷或许在这方面就母须担心了。”</p>

杨廷和打量毛纪一眼。</p>

就算黄瓒有能力,好像也能解决眼前的麻烦,杨廷和暂时也没有把黄瓒调到北户部为尚书的心思,他还想拿户部钱粮缺口向新皇发难,让新皇收敛那股嚣张跋扈的气势,让其听命于大臣。</p>

这时候把有能力的黄瓒调回京城,着手帮皇帝解决问题?</p>

秦金发现前面几人越走越快,急忙追上去,不忘表明自己的态度:“户部无非是负责各地征税事宜,并涉及钱粮入库,只要是秉公的部堂,从未曾在此方面出过问题如今当及早定下户部右侍郎人选。”</p>

几人好像听不到秦金说话一样,继续快步前行。</p>

在这种趋步出宫时进行的临时会议,对与会者唯一的要求就是言简意赅。</p>

还有就是说话要有份量!</p>

你一个户部侍郎,还想在这里大放厥词?这种事是你能决定的吗?就连工部尚书该被训斥还是会被训斥,真把自己当回事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