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他乡遇故知(1 / 2)

锦衣状元 天子 1898 字 22天前

一行出了崇明楼,本要沿街走走,看看哪里有人探讨诗词歌赋,或是邀请作画,以便让唐寅好好施展一番能耐。</p>

不想没走出几步,唐寅突然侧过头看向旁边一座茶楼,脸上一片追忆,似是想起什么故人,驻足不前。</p>

“怎么,这里激发了先生的回忆?”朱浩问道。</p>

唐寅叹息:“当年初到京师,曾在这儿吟诗作画,意气风发,未曾想多年过去,茶楼依在,却物是人非。”</p>

正说着话,从里面出来一个身着直裰的中年书生,好像在翘首以盼,等待什么人。</p>

中年书生看到朱浩一行,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快步走了过来,期冀地问道:“几位中间……谁是衡山居士?”</p>

陆松上前挡住此人:“这里没什么衡山居士,走开!”</p>

对方悻悻地走到一边。</p>

陆松这才回头,看向唐寅,征询道:“先生,我们继续往前走吗?”</p>

朱浩笑道:“衡山居士乃六如居士老友,两位估计多年未曾相见了,既知故人会来,先生怎可能独自离去呢?”</p>

所谓的“衡山居士”,自然就是与唐寅同属“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p>

“你倒知晓。”</p>

唐寅看了朱浩一眼,摇头轻叹,“三年前我回乡探亲,曾与他见过一面,与他坐下细聊一番,一转眼又过去三载,他此番居然到京师来了。”</p>

孙孺手已按在荷包上,大声道:“咱把这茶楼包下来!”</p>

兜里有钱,说话就是硬气!</p>

蒋荣用羡慕的眼神看着这个大师兄,好像看着一个乡下来的土大款,以为有钱在天子脚下也可以为所欲为。</p>

朱浩道:“包下大可不必,我们进去坐坐,静候先生故友光临。”</p>

唐寅点头,一行往茶楼走去,之前等人的中年书生,见这架势不敢阻拦,茶楼又不是他家开的,谁想进他无权过问。</p>

……</p>

……</p>

茶楼相比于对面的崇明楼颇有不如,两层楼,第一层是砖石建成,二层往上基本都是木质结构,上楼后空间就显得逼仄,层高只有两米左右,天花板有一种触手可及的感觉。</p>

楼板踩上去“咯吱”“咯吱”作响,给人一种随时要被踩塌的错觉。</p>

楼上摆着八张桌子,此时居中的四张桌子已被十几名年纪不等的中青年书生给占据,其中两张方桌拼在一起,上边摆放笔墨纸砚,白纸摊开,有人在上面挥毫,练习书法。</p>

“好字,好字啊。”</p>

一群人互相吹捧。</p>

这群人的格调,一看就跟崇明楼那些士子有明显差距,一个个不像是为仕途奔波的举人、生员,倒像是一群只能以“悠然且饮酒,聊以慰平生”的落魄书生。</p>

若非唐寅现在于兴王府混出名头,身上已经有了一丝贵气,这群人跟以前的唐寅气质有七八分相似。</p>

唐寅看到有人练书法,兴趣顿时来了,比在崇明楼时听一群人讲经义昏昏欲睡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而且唐寅属于那种喜欢与人结交的洒脱性格,当即便走了过去。</p>

“这字走的是黄山谷大行楷的路数,可惜落笔时笔力稍显不足,笔划略微婉转,无法一气呵成,这字练的不是笔法,而是臂力、腕力,尚需努力,不过……阁下这般年岁,就怕有心无力,若是壮年时,或可成就一代书画名家……”</p>

唐寅上去也不问对方是否想听,直接就是一番辛辣的点评。</p>

对方一听差点儿跳脚。</p>

我这字笔走龙蛇,力透纸背,可以说是有口皆碑!</p>

你这个比我年岁都大的糟老头子,上来就说我年岁大了腕力跟不上,写不出好字……你以为你谁啊?</p>

不过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身上自有文人的谦逊,或者说是……自卑,他们在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自然不能随便开口喝斥,一张脸涨得通红,这时写字者旁边出来一人,问道:“不知这位仁兄是……”</p>

唐寅怔了一下,想到自己只是在等人,而眼前这些都是素昧平生的路人甲乙丙丁,顿时觉得自己用点评友人的口吻说话,对方未必爱听。</p>

以往他从来不顾忌这些,但在兴王府多年,身上多多少少浸染了一些儒官的习性,人情世故什么的也开始在意了,自然发觉自己此举有些不妥。</p>

朱浩走上前道:“我先生平时也研究书画,他能点评你们,乃是你们的荣幸!”</p>

看热闹的不嫌事大。</p>

连唐寅都觉得朱浩太过嚣张跋扈,我已刻意收着说,你怎么还煽风点火,火上浇油呢?</p>

“哪儿来的狂生?练习几天书画,便以为自己冠绝天下?这位李云李茂才,曾得书画大家沈石田栽培,京师中书画可说是算得上号的,哪里有你们放肆的份?”</p>

旁边有人大声喝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