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鸿胪寺官员笑得很开心,生怕梅川尚艺听不明白,再次一字一句地说道“两千一百万两多,你没听错!”
他这话说完,梅川尚艺顿时懵了。他终于知道,为什么那些官员都用那样的眼神看着他,两千一百多万两啊,就算一半,那也有一千多万两,自己一口就答应下来,说是没问题。这……这……
要知道,石见银山的白银年产量,最高也就八十六万两左右。虽然德川幕府掌握倭国已经有些年了,但是,石见银山的产出,并不是全部都存着的,每年都要开销的。一千多万两白银啊,如今国内还是战时,更是要用钱的时候,这钱,怎么可能拿得出来?就算用别的东西来折算银子,那恐怕也要把倭国刮干刮净了。德川将军能答应么?
想起自己在大明皇帝面前,一口应承下来说没问题,梅川尚艺便感觉天昏地暗,双腿一软,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那鸿胪寺官员一见,冷笑一声,低声说道“竟然敢拿老眼光看我大明,活该!”
不说梅川尚艺醒过来之后如何,就讲崇祯皇帝此时回到后宫,心情很是不错。
在朝议上定下了有关倭国的解决方案,这算是两国正式商定的了。如此一来,只要倭国拿不出这么多银子来,那是倭国的问题,大明再要做出什么事情来,不管朝野上下,都没法再说什么!
如此一来,大明就将师出有名,倭国,必须要灭掉!
不过,有些事情,自己也该催一催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进入聊天群,首先下旨给辽鲜水师统领李芝奇,让他加大给九州建虏的压力。
多尔衮一直比较磨蹭,这都拖到五月底,马上就六月初了,结果还没有发起跨海战役,这可不行!
原本的时候,崇祯皇帝只是想着,逼迫满清余孽去抢石见银山,德川幕府肯定不会同意,双方就会大打出手。可倭国使者来了之后,他就改了注意,决定帮助满清余孽打败德川幕府。
当然了,这个帮助肯定不是出兵,而是利用在江户那边锦衣卫密探所探听到的情报,通过钱富贵透露给豪格,多少会增加满清余孽的胜算。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第一,豪格要能不断取胜,这样就能提高他在满清余孽中的威望,加强他的发言权,让他有更多的资本不服多尔衮,能分庭抗礼,从而达到削弱满清余孽实力的目标。钱富贵在这其中,就担任以前范文程给皇太极的角色。不过钱富贵不是出主意对付大明,而是对付倭国,这是完全不同性质的。
第二,倭国要是败于满清余孽手中,那大明再出兵从满清余孽手中打下倭国,这自然就是大明的了。加上倭国连吃败仗,就不可能拿出一千多万的赎罪银,这双管齐下,就算老顽固都没什么话好说。
第三,满清余孽对于倭国来说,是外来的人,他们要想占领倭国并消化掉,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如此一来,大明军队攻打倭国的时候,其实对手选择满清余孽,会比选择德川幕府更好一点。通过钱富贵和吴达济,能最大化地让满清余孽去干坏事,背黑锅。
第四,通过吴达济知道,满清余孽这边,其实和天主教军队的矛盾正在日益激化。不过多尔衮还在想着能通过天主教军队的关系,勾搭上吕宋的西班牙人,从而达到购买炮和船的目的。一旦这个希望破灭,相信这两个势力很可能会反目成仇。
从以上种种就能看出来,控制倭国的局势,让满清余孽胜出,是最有利于大明的利益。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按照这个思路开始调整方略,重新部署。
聊天群内,他直接私聊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道“这次倭国使者突然出现在天津港,而在江户的锦衣卫密探却毫无所知。虽然有可能是德川幕府为了瞒过满清余孽的探子而进行了保密,但不管如何,朕还是不满意的。”
“末将知罪,请陛下责罚!”刘兴祚一见,连忙请罪道。他对这事,其实已经有认识了,此时皇帝提起,也没出乎他的意料。
崇祯皇帝见了回复,也没怪罪。这种事情,不需要明面上喊打喊杀,只要点一下,相信刘兴祚就应该能警醒了。
这么想着,他就交代道“朕不管卿用什么手段,一定要最大程度地掌握德川幕府的动静,明白么?“
满清余孽那边,因为有钱富贵和吴达济的存在,算是在他们的中枢有人,基本上的消息,不可能瞒过大明;只有德川幕府那边,还是太薄弱了,对于这个,崇祯皇帝是不满意的。
刘兴祚早有腹案,当即回答道“陛下放心,给末将一个月的时间,必有所获!”
他决定了,利用郑芝龙在倭国的关系,不管是威逼也好,利诱也罢,一定要拿下德川幕府中的人。这方面的事情,他有经验。
对于细节方面的东西,崇祯皇帝并不再过多关注,因此,也没过多关注。交代完了这个事情,他便去御书房,要继续完善他的稿子。
这个稿子,不是后世的小说什么的。那个在最初基本之后,套路传授给底下的人,已经不用他操心了。他的这个稿子是科技方面的,如果发表出来,那以后就不会有什么伏特、法拉第这些人的事了。当然了,对应的单位,也要变上一变了。这个,倒让崇祯皇帝头疼,写顺手了,就是多少伏特什么的,可他这书,总不能还写伏特吧,要不,别人会问,这个伏特是什么意思?
目前,蒸汽机方面,已经有比较大的突破了,特别是大明占领南洋之后,崇祯皇帝不可能忘记橡胶这个东西,但也不能单纯就用,还是需要处理之后才行。目前有关这方面,崇祯皇帝也让一帮工匠在搞了。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其实并没有特别明显地传承关系。因此,崇祯皇帝在蒸汽机还没有发展到极致时候,就已经开始动手写电气方面的知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