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狸奴(1 / 2)

北京城内说书业的火热也带动了一批相应产业的繁荣,好比书商。</p>

自打宋朝开始,经济重心难移,连带着南方原本盛行的文风更加繁荣,光说流行文集话本,都要甩开北方一大截。如今亏得《京城周报》的出现,竟然有不少书商来北方翻刻。</p>

京城周边思辨搞得红红火火,看得其他地方学子也跟着心痒痒,但碍于大明有规定,目前报纸只允许国家开办,士人们也没胆子效仿。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报纸虽然不能办,将讨论搬到线下总可以吧。</p>

于是众多学子开始频繁的组织辩论会,大家畅所欲言,好不痛快。不过在儒生的队伍里鱼龙混杂,有没有像《京城周报》一样的读物主持引导,很快讨论就变了味儿。刚开始是单纯的学术探讨,随着人员的增多,有些人学识有限,跟着来不过是凑个热闹,根本插不上话。</p>

这帮人聚集的起来,不谈学术,开始抨击朝政,尤其是之前嘉靖搞的那个官绅一体纳粮,结结实实让他们这两年损失惨重。若不是朝廷下令,大大提高了官员薪资待遇,有些人干脆不想继续考科举了。</p>

就这样,你一嘴我一嘴,加上有心人推波助澜,民间骂朝廷的人便越来越多,甚至有人学以致用,不让办报便弄来些纸,印成大字报传阅。</p>

不过有之前学生闹事的前车之鉴,随着时间的流逝,朱厚熜对于权力的把控逐渐增强,稍微有些不对的苗头,地方官员就上报了。</p>

看着呈上来的奏折,嘉靖在朝堂上淡漠的问满朝文武:“诸位爱卿,现在可以按朕说的去办了吧。”</p>

百官们面面相觑,一些言臣还是不死心,对着皇上哭天抢地:“万万不可啊!如此一来又有何人敢进谏,广开言路才能成就盛世气象,望皇上三思!”</p>

嘉靖拿着奏折冷冷道:“你说……这些话是进谏?好啊,看来朕还要感激给这帮人个官当当,不如御史你让位吧。”</p>

下面的人立刻闭嘴了,然而赵文华此时按捺不住,也没来得及示意自己大哥严嵩,直接高喊道:“回禀皇上,依臣所见,还是李祭酒弄出的这什么报纸之祸,要非此物起了个坏头儿,民间也不会惹出这么多是非!”</p>

严嵩心里一沉,暗道坏了。环顾四周,果然,不仅是皇上,就连许多大臣都面色不虞。</p>

想也是,《京城周刊》办得风风火火,各地名师大儒纷纷投稿,有不少都被刊登上。再者如今办报的都是翰林院的一些清流,跟朝中官员多多少少沾亲带故,赵文华现在说报纸的不好,不就是挑他们的毛病吗!</p>

果然,此言一出,不少官员上前反驳,把赵文华骂得狗血临头。严嵩头大如斗,连忙帮赵文华辩解,费尽心机揭过这一话题。</p>

在此期间朱厚熜始终面不改色,等众人归于平静,方才下旨。百官们看皇上心意已决,到底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照办。</p>

过了几日,各地便收到律令,从今以后,严禁“盟社”以及政治集会,严禁地方人士串联结党称兄道弟,严禁士人通过“大字报”揭贴等公议政治,违者取消功名,按律惩处。</p>

在抓了几个典型例子杀鸡儆猴之后,这股风气才算止住了。</p>

得知此事的李乘风无奈叹气,他也没想到事情最后能到这种地步,这不就是“文字狱”的雏形吗,不过好在没到后世抄家流放那么严重。</p>

把这个先放到一边,单说《京城周报》里的娱乐板块,李乘风见故事深受好评,便继续写下去,连载了一阵子,也快要完结了。之后他打算再创作一篇,带动下销量后就封笔。</p>

一是因为国子监那边刚走上正轨,他实在□□乏力,二则是经过《京城周刊》的引导,市面上小说的数量质量都有了一个飞跃。每日投稿人数络绎不绝,虽然大部分都是些跟风之作,可也不乏让人耳目一新的东西。</p>

好比说李乘风发现一个笔名黄松客的人,他的故事脱离了书生小姐的情情爱爱,也不是李乘风这样的鬼畜同人。讲的是一只兔子修炼成精,被老猎人捡回家后在人间懵懵懂懂过日子的故事。里面精怪村民都质朴可爱,颇有些聊斋志异的味道,更难得的是这是个男女老少都能接受的温馨治愈系,有了这篇加持,想必报纸更能得到推广。</p>

此时翰林院那些编辑进屋报告,由于之前李乘风扣着黄松客的小说,导致对方以为落选,又投了两篇,故事风格不同,但一个赛一个精彩。众编辑一致认为,可以刊登,于是派个人来求情。</p>

接过递上来的稿子,李乘风仔细端详,果然如他们所言,虽然还带着些古人的局限性,但看来这黄松客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也不藏着掖着了,直接发出邀请,请这位黄松客在酒楼内一聚。</p>

与其见面之后,李乘风先是试探性的询问了两句,发现这位黄松客还有不少脑洞,堪称一绝,遂稍作点拨,教他怎么设置悬念,埋伏笔,更加吸引读者。黄松听得两眼放光,恨不得回家日更两三万。李乘风微微一笑,赞赏的表示年轻人,我很看好你,以后《京城周刊》的码字任务就落在你身上了,加油干!</p>

成功将身上担子交给热血青年黄松后,李乘风只觉得一阵轻松。想到最近家中偶然听下人抱怨,最近好像有老鼠出没,搞得喜洁的管家神经兮兮,满府大扫除。</p>

他约黄松见面的这间酒楼在外城,离得不远便是集市。如今风调雨顺,京中百姓尤其富足,养宠已蔚然成风,每年秋夏,都会有专门的宠物市场开放。不仅有各种猫、狗、花鸟鱼虫买卖,还有猫粮、狗粮出售,可谓是非常专业了。</p>

想着正好顺路,李乘风便决定去那里请一只狸奴回来,灭灭鼠患。</p>

宠物市场人头攒动,此时春季刚过,幼崽们大多才一两个月大,正是稚嫩可爱的时候,偶尔发出两道嫩呼呼的叫声,惹得周围小娘子们一阵感叹。整个集市讲价的,嬉笑的,叫卖的汇在一起,形成一幅生机勃勃的大明市井图。</p>

李乘风被挤得满头大汗,他已经后悔来这了,随便找了一家摊位停下脚步,打算拿一只回家就好。也刚巧,这家店比较大,猫狗的种类很多,看样子是专门做繁育的。</p>

老板见李乘风穿戴不俗,上前不住推荐道:“客官您看看,此为海外小国英吉利他们那里产的猫,远渡重洋来到大明,整个市场可就我们家有!”说着便将手里的猫仔递过去。</p>

李乘风愣了一下,接过小猫仔细端详。的确,看着有点像现代的英短,白黄相间的身体颇为圆胖,四肢粗短发达,头大脸圆,只不过看毛色应该是混了些别的血统。</p>

那猫也十分会撒娇,在李乘风手中用爪子洗洗脸,软软的发出一声:“喵呜——”</p>

老板见缝插针道:“怎么样,客官,这可是名猫,如今只要二十两银子就能请回家,错过这村可就没这店了。”</p>

李乘风暗自咋舌,二十两!就算如今银贱铜贵,这二十两也够一家人过一年的了,这可是端端的富贵猫啊!</p>

“店家,我是要请回去捕鼠,此猫能行吗?”李乘风有些犹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