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如今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旧址的基础上修建的。明朝建国时,北京城只有一万四千多户人口。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北京城已经是“生齿日繁,物货盆满”。</p>
现在的京城从里到外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紫禁城、皇城和内城。</p>
紫禁城自然不用多说,位于内城中心偏东南的位置,里面居住的是皇帝和嫔妃及各类宫廷服务人员。</p>
皇城则是皇室活动提供场所,比如社稷坛、太庙,还有李乘风的工作地点西苑都在此地。</p>
内城就是寻常百姓居住的地方了,不止有居民区,还有商业区,像朱李二人之前逛的朝前门,就是条繁华的商业街。</p>
近些年来,虽说天灾人祸始终不断,但朝廷政权大致稳定,于是大量外来人口进城,光是常住人口就已有了百万以上。曾经有为大学士估算,现在的北京“四方之民十得六七”,也就是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外地人。</p>
这么多的人,只靠内城来吸纳,自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就算朱厚熜没有提议建城,北京也在自己陆续向外扩充,即所谓的“外城”。现如今“外城”已是京城外来商民的聚居区,大量的小摊贩也雨后春笋般在外支立起来。搞得城外拥堵不堪,甚至有时来往车辆都很不方便。</p>
所以,朱厚熜说要建城,大家自然是一百个同意。</p>
不过待听到皇帝陛下的计划之时,众人便纷纷傻眼了。原本以为只是将内城南面加长一截,没想到他竟然是想要向东、西、南、北四面展开,将内城和先农坛、天坛环绕起来。</p>
这种就是是不懂,一听也知道是个大工程。</p>
首先就是工部和户部的人跳出来反对。</p>
户部尚书表示,虽然最近国库里有了那么一点闲钱,但这都是他们户部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现在四处都要钱,就比如说皇上您之前大刀阔斧改革宗室,即使是功在千秋,可短时间内要增加宗室人员的俸米,这对朝廷也是笔不小的开支,总之一句话,没钱!</p>
工部尚书表示,他们工部向来是六部里最累最受人轻视的,现在皇陵还没修完,国家水利方面也尚待解决。旁边还有一个李乘风虎视眈眈,成天想着帮天工局挖他们墙角,总之一句话,没人!</p>
礼部尚书毛澄也开始上疏,朱厚熜都要气笑了,这怎么还跟你有关系了?</p>
毛澄理直气壮道:“当然有!皇上你才登基没多久,哪能大兴土木!”这不就是昏君前兆吗!</p>
就连最近一直支持他的勋贵都表示这样不行,如此工程量绝对比皇上你设想的要大得多,人力、物力、财力都会跟不上。</p>
嘉靖皇帝老神在在:“这个就不必众卿家头疼了,朕早已想好解决方法。”</p>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这小皇帝又有什么幺蛾子,于是尝试着问了一下。</p>
朱厚熜微微一笑,丢下炸、弹一般的话:“朕打算,取消匠籍,今后各省俱除匠籍为民。”</p>
短短几个字,却让众人半天无法回神。</p>
“皇上!万万不可啊!”朝臣们七嘴八舌的吵了起来。</p>
“匠籍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士农工商皆有法度,怎么能说废就废呢?!”</p>
“当时设立匠籍是为了便于征调工匠们服劳役,如果取消匠籍,谁来服役?”</p>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此举定会让百姓们全都去从事工匠工作,田间还哪里有人种地了!”</p>
朱厚熜双眼放空,神游太虚,任由他们争议,好半天才开口道:“此事朕已考虑了许久,早在朕刚即位的时候,就常听工部抱怨,轮班匠常以怠工、隐冒、逃亡等手段消极怠工,效率极差,有时候光是负担食水便已是一大笔钱,当时太、祖沿用前朝制度,主要是因为工匠太少,如今四海升平,所谓的匠籍,早就无用了。”</p>
他所说的轮班匠,是明代沿袭了元代的一种匠籍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匠籍不仅要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要受工官把头的管制盘剥。</p>
最主要的是,如今的大明,人地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虽说刚刚让宗室放了血,可这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看见效果的。</p>
朱厚熜从地方走到中央,他不是什么不知人间疾苦的皇帝,如今朝廷内忧外患,现在还不改革,怕是撑不了多少时间。</p>
于是又道:“此时朕早就和内阁商议过,这次的北京城,是一定要扩建的,对于取消匠籍,吩咐下去,全国工匠可纳银代役,不过要缴满三年,三年后自动取消匠籍。至于京城周边纳不出银钱的工匠,可以通过这次建城来抵消。具体的细节之处,就由众卿共同讨论吧。”</p>
百官们无语,皇上你全都安排好了还让我们讨论什么?但是由于自打嘉靖继位以来,强硬的做派已经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再加上内阁阁老们一声不吭,众人也就不太敢出声,左右不过是一个工匠的事,没有太触及国之根本。</p>
嘉靖盯着下方众生百态,眼神逐渐转为坚定,这只是第一步!</p>
……</p>
与小皇帝分开后的李乘风简直累觉不爱,本以为跟原主的一切差不多告别,没想到自己都成公务员了还来这一出。同时这也使他感到有些恐慌,毕竟终究是女装大佬,虽说如今他扮女人已经扮得惟妙惟肖,可纸始终是包不住火。</p>
现在有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他竟然二次发育了。从他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这具身体只有一米六几,后来这些年渐渐长到一米七左右的样子,这个身高在大明是合格的。只可惜那小皇帝估计是锦衣玉食吃得太好,身高上颇有些后来居上的意味,让李乘风有些酸溜溜的。但是就在这半年,他发现自己貌似又长高了四五厘米。</p>
一米七五的女人在大明,委实是有点过于惹人注意了。更可怕的事,抽条带来的体脂率降低,使他原本柔和的轮廓变得有些锋利,表现在女装上,大概就是从一个秀丽美人变成英气美人。</p>
长得稍微爷们点他是很高兴,可是再这样下去会不会掉马?接下来该怎么办?自己现在确实可以随意初入宫闱,想跑路也并不难,但……他犹豫的望了一眼紫禁城的方向。</p>
还是……再等等吧,实在隐瞒不下去的时候也不迟。他状似鸵鸟的自我安慰。</p>
当得知嘉靖打算重修外城的时候李乘风笑了,这可以说是他的老本行,于是大大方方将水泥的配方拿出。</p>
由于我国古代文明发源流域不存在活火山,所以不像西方一样古代就开始利用水泥,用于建筑的黏合物主要用黏土,甚至糯米,石灰。虽说有的稳定性比水泥更优秀,可终究是造价太高,又费力。</p>
而水泥则不同,简单的土法烧水泥只需要把石灰石、粘土磨成面儿,再煅烧成熟料。用熟料和炼铁后剩的矿渣同磨。得出的产物是没有现代工业水泥平整干得快,但也够用了。最重要的是,这东西早期强度高,水化热比较集中,而且有利于北方比较冷的时候施工。</p>
当然,其实修城只是次要,这东西关键是可以修桥修路!要知道古代交通不便,绝对是影响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有了水泥,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p>
当朱厚熜听到此物的作用后,抚掌大笑,连说三声好,然后立刻召集朝臣商议。</p>
“妙啊,这东西成本比想象的要低很多,等到时候先给京里铺上一层,免得一到风大的时候四处都是灰。”此乃享乐派的观点。</p>
蒋冕蒋阁老立刻出言呵斥:“胡说八道,有了此物,自然是先要给边关至京修上一条,如此一来军粮补给问题迎刃而解,能挽回多少大明儿郎性命!”</p>
“依我看还是要修桥。”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不休。</p>
最后还是嘉靖出言打断:“各位卿家,如此一来,总可以修外城了吧。”</p>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无奈了,仿佛真是有上天眷顾,小皇帝要做的每一件事都能成功。不,与其说上天……暗自瞥了一眼静立在一旁的女道士,在场官员们无不觉得此人深不可测。</p>
水泥厂的生产如火如荼,这边建城的准备工作也在一一开展。</p>
然后第一步就出现问题了……</p>
因为修外城工程量巨大,所以首先就是要圈定地方。之前也说过,北京城外早就自发聚集了一批百姓,有做生意的,还有民居。北京城的正阳门前门、宣武门、崇文门统称为前三门,这三门外面便是商贩们聚集的重灾区,圈地工作到这里,彻底进行不下去了。</p>
……</p>
深夜,李叡刚准备下榻休息,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p>
起身披上外衣,靠近门边,小声问道:“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