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8 大赏(1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2368 字 4个月前

果然,就听到薛国观在停顿了下后说道“亏了有番薯、土豆、玉米等物为补充。另外,农司那边杂交出来的水稻,似乎产量也高了一点。再加上陛下一直安排从南洋购入粮食,才能在没有饥荒情况下,还能挤出一部分用于两地战事。”

他所指的两地战事,就是指辽东战事和西南土司之乱。不过相对规模来说,辽东这边大多了。如今虽然建虏已经剿灭,但是倭国又来搞事,这打仗用的粮食,还是少不了的。

崇祯皇帝听了,便立刻问道“移民开垦之事进行得如何了”

“之前已经得到陛下旨意”薛国观继续回答道,“会同蓟辽总督那边,已经开始安排第一批移民前往辽东。据底下回报,这第一批移民,多是以前去过辽东,或者是从辽东归来的亲戚朋友,邻居家人之类。”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这个可以理解。就关内百姓来说,辽东苦寒,那是有惯性思维的。可是,其实辽东地区河流众多,周边也就成了非常好的粮田所在。虽然天气要冷一些,可一年种一季却是没任何问题的。那些去过辽东的百姓,实地看过,自然是知道这点。他们会成为第一批移民的人,也就不意外了。

“还是要加强移民力度”崇祯皇帝做出决断道,“之后国泰民安之下,大明人口暴增是可以预料的。必须要向辽东、河套以及朝鲜移民,解决百姓们的吃饭问题。这个事情,可是半点都不容马虎的。”

“微臣遵旨”薛国观听了,连忙应下。

崇祯皇帝接着转头看向吏部尚书道“河套、辽东和朝鲜三地,朕说过仿照内地,不再用都司管辖。因此,划分地方衙门,委派地方主官,吏部要尽快拿出章程,做好官员的委派事宜”

“微臣遵旨”吏部尚书听了,自然是立刻答应下来。

皇帝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对于大明朝的每个官员任免都要御览。因此,中低级官员的任免权力,主要就是在吏部的。也因此,崇祯皇帝才会交代吏部尚书。

总结起来,粮食问题,还是重中之重,不能马虎。

说完了这个事情,兵部尚书出列,给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安南那边消息已有传回,对我大明旨意阳奉阴违,依旧和西南叛逆土司有联络。并且西南那边,因为改土归流的传闻久矣,而朝廷并没有辟谣,因此,西南不少土司的叛逆迹象严重,很可能会有一场大的动乱。”

崇祯皇帝听了,冷冷一笑道“他们都想作死,那就作死好了。传旨给秦良玉,退出叛逆之地,给那群叛逆让出空间,让他们都跳出来,等朕回头腾出手来,便一锅端了他们便是”

这个时候,众多臣子对皇帝的领兵打仗能力,那是有相当地自信了。听到皇帝这么说,他们也是赞同。与其捂着,不如趁着如今大明军力恢复鼎盛的时候,把他们都给铲平了。

兵部尚书退下,礼部尚书接着出列奏道“陛下,如今我大明每年向南洋购买海量的粮食,已有不少南部沿海的百姓,纷纷出海去了南洋或租或买粮田。对这等百姓,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御断”

这种百姓,可以说是刁民,是官府所不喜欢的。毕竟跑去了国外,不用再向大明交赋税,服劳役,还赚大明的钱

要是换成以前的话,像这样的刁民,都不用请示皇帝,他们这些臣子就能按照惯例处理这些事情。但是,如今的皇帝,看待事情,处理事情的方式,往往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让他们不敢再按惯例做事,商量了之后,就决定先请示皇帝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不在意地说道“他们出去,终归是种粮食去了。而大明需要的,就是粮食,多多益善。既然他们想走,那就走好了。不过在走之前,要向当地官府报备,出去干什么,多久回来,等他们回来的时候,该补交的赋税劳役,都折成银子缴纳,尽了他们自己的义务便可。如若是私自出去,超过一定时间,被地方官府查明的话,就让地方官划去户籍便是”

如果说没有一点处理,那是有点不公平的。这个不公平,不是说对这些离开的人不公平,而是对留在大明的人不公平。

毕竟留在大明的人,要向大明缴税,要服劳役,他们为大明的强大付出了他们的义务。那么大明也有责任,要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而那些出去了的,他们不再向大明交赋税,也不再服劳役,等他们回来,还是和留在大明的人获得朝廷给的好处,那凭什么

听到这话,礼部尚书便又请示道“那之前已经出去了的人该如何处置”

“前面的就不追究了,以后的,就按如此办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加重了一点语气道,“朕相信,以后所有人都会想着法子当大明的百姓”